“当然可以。“颜旭说,“不过你们规模小,用标准模块就够,不需要定制。“
“那不行!“老工程师很固执,“我看中的就是你们那个定制方案。钱不是问题,我们要的是同样的可靠性。“
挂掉电话,颜旭站在仓库的窗前,看着巷子里来往的行人。他想起创业初期,为了拿下订单到处求人的日子。如今,客户却因为口碑主动找上门来。
这种转变,不是靠营销技巧,也不是靠价格战,而是靠每一个项目积累的信誉。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总还有人认认真真地做产品,也总还有人愿意为质量买单。
夜幕降临,颜旭轻轻拨动算盘。这一次,他计算的不是短期收益,而是客户的生命周期价值——一个满意的客户,会带来多少个新客户?一个过硬的产品,能创造多少行业口碑?
算珠声声,如同涟漪扩散,在这个深巷的仓库里,预示着更大的变革正在酝酿。
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的落地窗外,黄浦江上游轮如织。苏明远站在VIP休息区的吧台前,指尖轻轻转动着威士忌杯,琥珀色的液体在水晶杯壁上留下优雅的弧线。
“苏总,您一定要听听这个。“他的德国技术顾问汉斯博士端着酒杯走近,脸上带着难得一见的兴奋,“刚才我在技术分论坛上,听到一个令人惊叹的案例。“
苏明远保持着得体的微笑,目光却已经扫过全场——这里汇聚着中国工业互联网领域最重要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一家中国小公司,为山西的煤矿解决了困扰他们多年的通信难题。“汉斯用德语说道,语气中充满钦佩,“在井下六百米,他们的模块连续稳定运行超过半年,连我们的产品都做不到。“
苏明远手中的酒杯微微一顿:“这家公司叫什么?“
“旭日科技。“汉斯掏出手机,调出会议记录,“很有意思的名字,像初升的太阳。“
这时,论坛**端着酒杯过来:“明远,听说你们最近在工业云平台上的进展很快啊。“
苏明远优雅地举杯致意,同时用另一只手在西装内袋里轻触手机,给助理发了条简短的消息:“查旭日科技,所有资料。“
半小时后,论坛进入交流环节。一位来自鞍钢的技术专家正在发言:“......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轧钢车间,某些国际大牌的产品反而不如本土小企业的模块稳定。“
苏明远注意到,坐在角落的几位重工企业代表都在点头。他缓步走过去,自然地加入谈话:“各位说的本土企业是?“
“就那家旭日科技。“一位头发花白的总工程师回答,“虽然规模小,但产品做得扎实。“
另一位化工厂的技术主管接话:“我们也试用过他们的产品,在腐蚀性环境下表现确实出色。“
苏明远面不改色地听着,手中的酒杯稳如磐石。直到助理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后,将一份薄薄的资料递到他手中。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