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元年的春天,紫禁城内的政治格局已然明朗。
首辅张居正以内阁之尊、帝师之重,牢牢掌控着朝局,与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的联盟坚不可摧。
在成功安抚和压制了来自苏宁“摊丁入亩”等激进提议引发的朝堂震荡后,张居正开始着手将他核心的政改蓝图“一条鞭法”推向全国。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他需要一个能力超群,手段强硬且能在帝国财赋重地打开局面的得力干将。
放眼望去,最合适的人选,无疑正是那位在江南根基深厚、屡创“奇迹”的应天巡抚苏宁。
这一日,一道由司礼监秉笔、内阁附署的明发上谕,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传出京城,震动朝野: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国家大计,在于钱谷吏治。东南财赋,半出浙直,地大事繁,非重臣不足以镇抚。应天巡抚苏宁,才猷练达,著勋劳,于地方政务、经济民生多有建树。兹特晋苏宁为浙直总督,品阶正二品,总督
南直隶(应天、苏州、松江等府)、浙江等处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允其开府建牙,节制诸镇,以期事权归一,固我东南藩篱......”
这道任命,将大明最富庶的南直隶与浙江地区的军政大权集于苏宁一身,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南第一封疆大吏,权势远超一般的巡抚。
这既是张居正对苏宁能力的肯定,更是将他牢牢绑定在“一条鞭法”战车上的关键一步......
唯有赋予其足够的权威,才能扫清在江南推行新政的一切障碍。
然而,这道引起广泛瞩目的晋升旨意,仅仅是对苏宁明面上的授权。
紧随其后的一份由张居正亲自拟定,通过隐秘渠道送达苏宁手中的密旨,才真正揭示了其更深层次的战略布局:
“......另,为整顿商事,充裕国课,着浙直总督苏宁,兼领‘大明商会’会长一职。该会总揽天下工商业之注册、管理、课税、仲裁等事宜,旨在规范市廛,平准物价,杜绝奸宄,畅通货殖。兹事体大,着尔于应天府先行试
办,厘定章程,务求稳妥,俟有成效,再议推广。一应事宜,尔可专折密奏,钦此。”
这份密旨,正式将“大明商会”从一个构想变成了一个拥有朝廷背书的半官方机构。
虽然暂时仅限于在应天试行,且张居正或许仍将其视为辅助“一条鞭法”的理财工具,但它赋予苏宁的权力边界,已悄然从传统的行政、军事领域,扩展至前所未有的全国工商业管理范畴。
接到旨意的苏宁,心中波澜涌动,面上却沉静如水。
他深知,这正二品的浙直总督与大明商会会长的双重身份,是张居正对他寄予厚望的体现,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南京,原应天巡抚衙门已不足以匹配浙直总督的威仪。
一座更为宏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