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市舶使司,开海通商
朱由校将天津的密折轻轻合上,这才想起两位重臣已在值房候了多时。
他略一沉吟,对侍立一旁的魏朝道:“宣李阁老和李尚书觐见。”
魏朝躬身领命:“奴婢这就去传。”
说罢倒退三步,方才转身出殿。
约莫半盏茶的功夫,殿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
只见李汝华身着正二品文官绯袍,腰系金荔枝带,虽已年过六旬,却步履稳健;李长庚紧随其后,手捧象牙笏板,神色肃穆。
二人行至御前七步处,齐齐跪拜行礼。
李汝华声音洪亮:“臣东阁大学士李汝华”
李长庚随即接道:“臣户部尚书李长庚.”
二人异口同声:“恭请陛下圣躬万安!”
朱由校微微抬手:“二位爱卿平身。赐座。”
待内侍搬来锦墩,二人谢恩落座后,朱由校温言道:“朕方才批阅天津军报,让二位久候了。不知有何要事需当面奏陈”
李汝华与李长庚目光短暂交汇,彼此心照不宣地交换了意见。
只见李汝华整了整衣袖,向前迈出半步,双手持笏躬身奏道:“启禀陛下,近日兵部呈报辽东军情,该地银钱流通过剩而粮秣储备不足,以致米珠薪桂,物价飞涨。臣等思虑再三,恳请陛下特拨内帑银两,命有司赴江南等产粮大省采买米麦,经漕运急调辽东,如此既可充实边镇粮仓,又能平抑当地市价。”
朱由校闻言眉头一皱。
不是哥们
又在打我内帑的主意
“李阁老此言,倒像是觉得朕的乾清宫藏着聚宝盆莫非卿家以为朕能像道门术士般点石成金还是要朕重启这早已形同废纸的宝钞印刷”
如果他有核动力印钞机,他早印了。
奈何没有啊!
或者说就算是有,印出来的大明宝钞也没人用,印了也相当于没印。
这番夹枪带棒的话像一盆滚水当头浇下。
饶是李汝华这般宦海沉浮数十年的老臣,此刻也觉耳根发烫,绯袍下的后背沁出细汗。
“陛下,臣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李汝华有些羞愧的说道。
又来了又来了。
朱由校看着眼前这两位朝廷重臣,心中不禁暗叹:这大明朝堂之上,难道就找不出一个真正懂经济之道的能臣
见李汝华面露窘色,朱由校终究念及他是自己提拔的老臣,语气缓和了几分:“辽粮之事,爱卿不必过于忧心。”
“臣恭聆圣训。”
李汝华见天子神色转霁,紧绷的肩膀这才稍稍放松。
他整了整朝服,挺直腰板,摆出洗耳恭听的姿态。
朱由校朝侍立一旁的太监摆了摆手:“给两位爱卿也上碗酸梅汤解解暑。”
待太监奉上冰镇酸梅汤后,皇帝轻啜一口,顿觉一股清凉自喉间直透胸臆,连带着方才的燥意也消散了几分。
“爱卿可知耶稣会”
李汝华略一沉吟,拱手答道:“回禀陛下,耶稣会教士确在我大明颇为活跃。彼辈与朝中诸多官员、士子往来甚密,工部侍郎徐光启便与其交好。日前亦有洋人投帖求见微臣,然臣以公务繁忙为由,未曾接见。”
朱由校轻抚茶盏,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耶稣会在江南颇有根基,或可借其渠道转运粮秣。再者,彼等通晓海外贸易,若能为我所用,未尝不是一条生财之道。”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道:“天津水师未成之前,暂借他人船只一用也无妨。只要银钱到位,天下何事不可为”
李汝华闻言神色微变,他已然领会圣意,却仍难掩忧虑:“陛下明鉴,古语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西洋蛮夷,岂可轻信”
他苍老的面容上浮现出深深的戒备。
一旁的李长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