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正常的外交活动。
可求娶公主这一出,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至少在他赢世民这里,连一丝一毫的念头都未曾有过。
“联姻?和亲?”
赢世民冷笑一声。
“我武国立国至今,横扫六合,北击匈奴,西逐诸羌,何曾需要靠嫁女儿来换取和平?真是天大的笑话!”
赢世民清晰地记得。
就在几年前,吐蕃赞普自恃兵强马壮,遣使入长安,言语傲慢,欲求娶一位公主,否则便将兵锋相向。
当时朝中甚至还有少数懦弱之辈提议暂且安抚。
结果呢?
李北玄直接率领一场演武,震慑住了吐蕃使团.
吓得吐蕃人瑟瑟发抖,至今不敢东顾。
连吐蕃这等强敌,武国都未曾屈膝和亲。
如今一个内忧外患、日薄西山的楚国,也配来求娶他赢世民的嫡长女?
简直是痴人说梦!
所以在赢世民看来,这些流言,不仅仅是荒谬。
更是对武国国格,对他赢世民帝王尊严的莫大侮辱。
然而,怒气过后,赢世民迅速冷静下来。
因为赢世民知道,流言之所以棘手,不在于它本身有多真实,而在于它所能造成的混淆和潜在的麻烦。
这些流言虽然弱智,但传播甚广,已然形成了一种舆论氛围。
万一……万一那楚国使团里,有个不晓事的,或者楚国国内,真有人存了这等痴心妄想的心思.
听到这些风声后,误判了形势,当真在朝会上不知死活地提出联姻之请,那场面就相当尴尬了。
届时,武国断然拒绝是必然的。
但这无疑会严重影响两国谈判的氛围,甚至可能给楚国内部的主战派留下口实,破坏本就脆弱的和平局面。
虽然武国不惧楚国,但赢世民作为雄主,考虑的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
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是上策,没必要因为一场无稽的流言而横生枝节。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流言阴毒地牵扯到了赢丽质。
将赢丽质与和亲联系起来,这不仅是在试探他对赢丽质的态度,更是在暗中打击赢丽质的威望。
毕竟,一个可能被当作zz筹码远嫁他国的公主,如何能让人信服其有承继大统的潜力?
这一手,看似针对赢丽质,实则是在动摇他赢世民苦心布局的国本大计。
“踏马的……别让朕查到你,不然劳资扒了你的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