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她说,希望你无论去往哪里,都能收获满心欢喜。
吉他前奏像山涧溪水般漫出来时,九月正站在水房前洗衣服。塑料盆里的泡沫顺着瓷砖往下淌,滴在靛蓝色的校服裤脚上。她手里还攥着半湿的衬衫,领口的纽扣硌着掌心,却浑然不觉。阿信的声音透过广播有些失真,却清晰地敲在心上:怎么去拥有一道彩虹,怎么去拥抱一夏天的风。
去年她农历生日那天的场景突然漫上来——也是这样的秋日午后,她在宿舍偷懒刷手机,萧凌突然发来消息:我在校门等你。他站在学校门口树下,手里拎着袋子。那天的阳光穿过光秃秃的树枝,在他发梢镀上一层金边,就像此刻漫过窗台的旋律,温温的,刚好熨帖了心里某个角落。
你听过五月天吗?大一第一学期的心理协会小组讨论结束后,萧凌突然从书包里掏出个小小的mp3。那时他们刚认识三个星期,教室里的人走得差不多了,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几乎要缠在一起。九月摇摇头,她的mp3里都是一些网络歌曲。那你太没福气了。萧凌笑着把一只耳机塞到她耳朵里,按下播放键的瞬间,《知足》的前奏就漫了出来。
这首歌告诉我们,懂得满足才会快乐。他望着窗外的操场说,睫毛在眼睑下投出浅浅的阴影。那时九月还不懂,为什么他说这句话时,尾音会带着点说不清的怅然。直到今年春天,九月才知道那天是萧凌的阳历生日,他爸妈都忘了,只有远在老家的奶奶打了个电话。
楼下的喧闹渐渐淡了,大概是晚自习的预备铃响了。广播里的歌声正唱到如果我爱上你的笑容,要怎么收藏要怎么拥有,九月突然觉得喉咙发紧。泡沫顺着指缝往下滴,在地面积成小小的水洼,映出她红扑扑的脸。
四、未发出的消息
晚自习的预备铃在走廊里回荡时,九月抱着《变态心理学》往教学楼跑。口袋里的手机震了震,是班级群在通知临时调换教室。她靠在楼梯扶手上划开屏幕,鬼使神差地点进和萧凌的聊天框。
输入框里先跳出中秋快乐,她盯着那四个字看了三秒,觉得太像群发祝福,手指一顿就删掉了。换成国庆出去玩注意安全,又觉得像长辈叮嘱,显得生分;改成听说你去山里,那边冷不冷,又怕他觉得自己管太多。指尖在删除键上犹豫半天,最终还是清空了输入框,只留下一片干净的白。
其实她想说的是祝他中秋快乐,国庆出行注意安全,山路不好走,别跑太快,想提醒他记得带件厚外套,山里的早晚温差大;想说说自己把《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的重点整理完了,那些拗口的共情技术心理诊断标准终于理顺了。
可这些话语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刚冒出头就飘没了影。九月知道,有些关心不需要说出口,就像萧凌从不会问她复习累不累,却总能在她最疲惫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出现。
广播里的歌曲渐渐收尾,主持人的声音再次响起:再次提前祝萧凌同学生日快乐,也提前祝所有同学中秋、国庆快乐。歌声的余韵还没散尽,九月已经走到教室门口。
她在自己的座位坐下,目光却总往窗外,花又被风吹落几朵,像谁悄悄丢下的心事。九月翻开笔记本,在空白页上写下亲密关系的六个要素,笔尖顿了顿,又添了句恰到好处的距离。
五、图书馆的默契
晚自习的图书馆格外安静,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九月摊开的《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停在人际关系章节,目光却落在亲密关系四个字上。书上说,亲密关系包含六个要素:了解、关心、依赖、互动、信任、承诺。她一条一条对照,铅笔尖在书页上轻轻点着……
手机在桌角震动时,九月的心跳漏了一拍。屏幕上跳出萧凌的消息:你听过今晚的电台吗?室友说有人点了《知足》给我。她盯着那行字看了半分钟,指尖冰凉,半天敲不出一个字。对话框上方的正在输入闪了又灭,灭了又闪,像她犹豫不决的心。
可能是你的哪个同学吧。最终发出的这句话,连自己都觉得敷衍。
应该是认识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