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稿纸上的名字
上午十点的阳光斜斜切进教室,把粉笔灰照得像漂浮的金粉。九月趴在课桌上,笔尖在草稿纸边缘反复划着两个字,横撇竖捺重叠成一片模糊的墨团。前排同学收拾书包的哗啦声里,她听见自己的心跳撞在胸腔上,咚咚的,像楼下篮球场不规律的拍球声。
上周三的心理课课间,手机在桌洞里震动起来。是萧凌的电话,背景音里有火车进站的鸣笛。国庆打算跟朋友去山里玩。他的声音混着风声,有点飘忽,国庆期间在备考心理咨询师,别太累了。九月握着笔嗯啊应着,突然笔尖猛地一顿,墨水在笔记本上洇出个小小的黑点——他今年的农历生日,和国庆节撞在了同一天。
草稿纸被笔尖戳出个洞时,九月终于摸出手机。学校电台的对话框停留在上个月的通知,她盯着输入框发呆,指尖悬在屏幕上方两厘米处。教学楼外的紫薇花落了满地,被风吹得滚来滚去,像她此刻乱糟糟的心思。上周在公告栏前看电台招新海报时,宿管阿姨刚好路过,说点歌送祝福的学生可多了。
编辑您好,想点播五月天的《知足》——删掉,太生硬。想给萧凌点首歌,他生日在十月一号——删掉,太直白。直到预备铃响过,她才咬着唇打下:编辑您好,想点播五月天的《知足》,送给南校区萧凌同学。他的农历生日在十月一号,希望他不管去哪里玩,都能每天开心。检查第三遍时,手指在南校区三个字上顿了顿——他们不在一个校区,这样写,会不会显得太刻意?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来时,九月的脸颊烫得可以煎鸡蛋。退出界面时,看见萧凌半小时前发的朋友圈:一张打开的行李箱照片,里面露出半截冲锋衣,配文明晚出发,山里见。她盯着那张图看了很久,想象着他收拾行李的样子——会不会把充电器忘在枕头下?有这些念头像藤蔓,悄悄缠上心头。
二、聊天记录里的温度
中午的宿舍楼道飘着饭菜香,九月趴在书桌前翻聊天记录。去年的十月六号,她正抱着英语六级真题啃到昏天黑地,qq提示音突然跳出来,是萧凌的消息:生日想要什么礼物?她咬着笔杆回不用啦,六级过了就是最好的礼物,对话框上方的正在输入闪了很久,最终只跳出个的表情。
那天下午,室友突然在门口喊九月有人找。她趿着拖鞋跑出去,看见萧凌背着双肩包站在路灯下,手里拎着个鼓鼓囊囊的纸袋。上周去兰市比赛,顺便给你带的。他把袋子塞过来,拉链没拉严,露出里面真空包装的百合酥,听你说过想吃那边的点心。晚风卷着桂花香扑过来,九月突然想起自己只是在心理协会的分享会上提过一句,说兰市的传统糕点很有名。
去吃自助小火锅吗?萧凌挠着头笑,我知道有家新开的,锅底是番茄的,你喜欢的。那天的火锅店在小寨市场那边后,玻璃窗上蒙着水汽。萧凌把虾滑一个个放进锅里,说你专心复习,等考完试请你去爬山,蒸汽模糊了他的眉眼,却没挡住眼里的光。后来才知道,他一个人提前从兰市回来,行李匆忙放下,就拎着点心赶过来了。
抽屉深处的铁盒里,还躺着去年生日时的兰市特产包装。九月摸出那个小小的锡箔纸袋子,指尖拂过上面的花纹,突然想起萧凌不吃香菜,喜欢喝茉莉蜜茶,每次来西校区看她,都会给她带上一瓶茉莉清茶。这些细碎的事情像散落的珠子,被某个瞬间的阳光串起来,亮闪闪的,晃得人心里发软。
手机屏幕暗下去又亮起来,映出九月红扑扑的脸颊。她把聊天记录往上翻,看着这些隔着屏幕的关心,像冬日里的热汤,温度刚刚好,从不会烫到彼此。
三、放学时的广播
放学铃像被按了快进键,叮铃铃的声音还没散尽,教学楼里就炸开了锅。抱着作业本的学生涌下楼道,自行车铃声和说笑声撞在一起,把秋日的午后搅得热热闹闹。九月背着书包刚走到宿舍楼门口,广播突然响了两声,惊飞了槐树上的麻雀。
主持人温和的声音裹着风飘过来:下面这首歌,来自一位同学的点播,送给即将在国庆当天过生日的萧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