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蛋液已经在锅里鼓起金黄的边缘。“家里人天天给我做红烧排骨,家里人说要把我喂得像头小猪才好。”她笑着说,指尖却触到帆布箱里的辣椒酱——那是她特意给刘叔装的,知道他爱吃辣,却总说“买瓶装的不划算”。
“胖点好,胖点抗冻。”刘叔把炒好的鸡蛋盛进搪瓷盘,盘子边缘磕出个小豁口,是去年冬天她不小心摔的,“你大一冬天穿那么薄的棉袄,风一吹跟片叶子似的晃。”他往锅里撒辣椒,呛人的香气瞬间漫了满室,“我那时候就想,这丫头咋不知道疼自己呢。”
九月的指尖掐进掌心。大一时她舍不得买羽绒服,那件洗得发白的棉袄还是高中穿的,袖口磨出了毛边,她总在里面套三件毛衣,却还是挡不住穿堂风。有次降温,她缩着脖子往教学楼跑,刘叔在门卫室喊住她,塞给她个热水袋,里面灌着滚烫的水,“捂捂手,别冻坏了写字的手。”
“面来咯!”搪瓷碗重重落在桌上,热气模糊了视线。九月眨了眨眼,才看清碗里卧着两个荷包蛋,蛋白颤巍巍的,蛋黄却凝着层浅黄,是她爱吃的溏心;面条上堆着青菜和炒蛋,红油在汤面画出好看的纹路,像幅流动的画。
“快吃,凉了就不好吃了。”刘叔往她手里塞了双竹筷,筷子尾端刻着个小小的“福”字,是她去年送的,“我这筷子用着顺手,比食堂的竹筷得劲。”他自己则端着碗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慢条斯理地扒拉着面条,碗里几乎没什么菜。
九月挑起一筷子面,忽然发现碗底藏着几片香肠。粉粉的肉肠浸在红油里,泛着油光,是她最爱吃的广式腊肠。她抬头看刘叔,他正望着远处的香樟树出神,蓝布褂子的领口沾着点面粉。“您不是说香肠贵吗?”她记得去年秋天,她看着食堂的香肠咽口水,刘叔当时正擦着门把手,说“等你拿了奖学金,叔请你吃一大根”。
“今儿特殊。”刘叔往她碗里又拨了半根香肠,筷子碰到碗沿发出清脆的响,“大三开学,算个新开始。”他顿了顿,忽然笑起来,眼角的皱纹挤成朵花,“你别多想,不是说你前两年不叫开始。”
面条滑进喉咙时,九月的眼眶忽然发热。红油裹着的筋道,鸡蛋的醇厚,还有香肠的咸香,是她在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凌晨,反复想起的味道。大一一整年,她几乎是靠着这味道撑过来的。她把生活费掰成三瓣花,总啃着馒头就着榨菜,有时候一份青菜分两顿吃,下午饿了就喝自来水填肚子。是刘叔每个周末值夜班时,都变着法儿给她做吃的。
有时是鸡蛋辣椒炒面,油星子裹着面条泛着光;有时是包菜粉丝炒面,粉丝吸饱了汤汁变得透亮,带着点甜;有次她来例假,疼得直冒冷汗,刘叔给她做了碗红糖鸡蛋面,红糖块是他托人从乡下带的,说“比超市的甜”。她总说“叔您太破费”,他却摆摆手,“我一个人吃饭也得开火,多双筷子的事。”
“对了,”九月忽然想起什么,从帆布箱里掏出个笔记本,封面上印着校徽,“刘叔,我大学六级英语考过了,528分呢。”
刘叔猛地抬起头,老花镜差点滑下来:“真的?太好了!”他放下碗筷,在抽屉里翻了半天,抽屉发出“哐当”的响声,里面塞满了钳子、螺丝刀,还有她送的创可贴,“这个给你。”
是本《心理学概论》,封面上用铅笔写着“刘建国”三个字,字迹歪歪扭扭,是他特意练的。书页间夹着许多便签,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批注,有的用红笔圈着“共情”,有的写着“倾听技巧”,最末页还贴着张心理咨询师报考时间表,日期旁画着个小小的笑脸。九月翻开第一页,发现扉页上贴着张图书馆的座位表,靠窗的位置被红笔圈出来,旁边写着“下午有太阳,不刺眼”。
“您怎么知道我想考心理咨询师?”她从没跟刘叔说过要考心理咨询师的打算,只在门卫室看了几本书。
刘叔往煤炉里添了块煤,火苗舔着炉壁发出噼啪声:“你去年总在门卫室看心理学的书,有次掉地上,我捡起来瞅了眼封面。”他挠了挠头,耳后泛起红,“我托教务处的小王帮我找的书,他说这个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