勔还是授意赵霖回以“苏州治水有方,水灾平复、灾民退散、安居乐业”的汇报,表示苏州一片太平,无须开仓。
吕惠卿一看苏州的汇报,便将眉头拧成了团,便叫来了李纲:“伯纪,朝廷先前有诏,授权本帅去查验苏州应奉局之事。那时忙于水患,有所耽搁。眼下这两者之事多有牵扯,你对苏州那里应是熟悉,我给你一队精锐禁军及水利官吏,并持本官的特授手令,去苏州那里好好查看一番,并许你在那有便宜行事之权。”
李纲领命之后,吕惠卿又叫来的另一人,特别嘱咐了让其随同李纲一同前去。
苏州城外,连绵不绝的雨水之中,所幸还能通行的官道上,正疾驰过来一队人马,这便是李纲一行。虽然江南水路最为便捷,但在如今的洪涝局面之下,水情凶险,反倒不敢再乘行船,他们只能从官道日夜兼程而来。
正是走了陆路,这次一路所见,真是一片的凄风冷雨,连片的稻田桑林,尽数泡在了黄褐色的洪水之中,本该丰收的稻穗尽数被泡倒。
虽然目标是苏州城,但他们还是先从湖州那里绕了一下。
湖州城外地势较高之处,皆安排了一片片的灾民聚集窝棚,只因水患淹田,冲毁了家园,这些灾民只能依附于州城,指望着官府对他们的安置以及一天两顿的粥食保障。
李纲带人视察了一番湖州的难民营房,虽然这里条件简陋,吃的粥饭也是半汤半水,但是好歹算是给了灾民容身之处,又能够让人果腹生活。而且湖州这里也依照两浙路要求,为这些难民营配置了郎中及常用药物,一旦有人生病也会进行施药救治,整体安排还算尽心。
只是湖州的官吏同时也向李纲诉苦,称他们这里安置的难民不仅仅是湖州附近县乡的,还有大量从苏州那里被驱赶过来的,因为苏州不承认有水灾,专门在通往州城的要道上设立了关卡,不让灾民过去,从而导致他们湖州的压力倍增。
李纲听后好言安抚,并承诺回去后便会让杭州再多调拨些赈灾物资。
之后李纲带人再次上路前往苏州。
而在这一路上,跟随的水利官吏却是眉头凝重,在看了沿途河流的水位与流向之后,他们告诉李纲:这苏州一定是控制了周边的水闸,从而导致洪水都无法流向苏州城,但是这样便加重了周边地区的水情,如果再不把这些水闸放开,接下来的县乡水患将会更加严重。
除此之外,他们很快便发现了所谓“苏州水患平复”的原因:驿道上的逃难灾民没有向苏州方向去的,都在向外逃奔。上前一问才知,若要再往前面走的话,就会有苏州官府专门设的检查关卡,严禁逃难灾民过去。而且过去也不止一处关卡。就算是有人侥幸混过一道的话,还会在后面的关卡处被发现,反而多被打一顿再赶出来。
况且苏州官府这样子拦截,所以也就别指望到了那里后,会有施粥施药的,还是抓紧时间去别的州城吧。
驿道两边,尽可见到一批批触目惊心的灾民尸体,数量竟然要比其他地方多出不少。应该便是他们在苏州境内得不到赈灾救助的原因。
随着李纲他们再往前走,便就看到了路边设卡拦截的衙役,看着应该是应奉局的局卒。不过,这些局卒看了李纲他们身着官衣,手头还有公文,自然不会为难,便直接放行了。
在这一路上的道旁河道里,的确没有之前看到的那么高水位,而进入苏州城之后,城里的店铺街道都如寻常光景一般,处处都是一片太平景象。如果不是他们从苏州城外围,一路过来先看到那些情况,光是在苏州城中,真的便会相信这里已经没有了水灾、或者水患早就已经平复了。
李纲一行从南城门进去后,就近直接进了城南驿站住下,出示了两浙路经略安抚司的令牌文书后,驿丞哪敢怠慢,立即让人送上热茶以及吃食。
李纲进了房间,更换了早被雨水打湿的外衣之后,顾不上吃几口热食,就叫人将驿丞叫来问话。
“议幕恕罪,实是连日雨天,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