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煜昌几乎每天都与张皓院士、林浩博士等技术核心开会,深入研讨技术细节和产业化路径,确保最核心的竞争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他频繁与周启明书记、吴政宏省长沟通,强化省里对项目的支持,并通过他们,影响省内国企和配套企业,确保产业链布局符合他的整体规划。
对于朱煜昌主导的那些委员会,郑开叶表面上充分尊重,但在具体执行层面,则通过魏元等人,巧妙地设置一些“程序性”障碍,或者引导技术团队提出“专业性”反对意见,延缓其过度干预。
两人之间的斗法,几乎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
项目选址,朱煜昌倾向于一块交通更便利、但拆迁成本高昂、涉及利益复杂的地块,暗示其与某家背景深厚的央企开发商关系良好,郑开叶则坚持选择另一块前期工作更扎实、与本地高校和科研机构更近、更能带动济州西南区域发展的地块,背后是省、市两级政府的全力支持,最终,在省主要领导出面协调下,选择了郑开叶的方案,但朱煜昌脸上看不出丝毫挫败,反而公开称赞郑书记“眼光独到,顾全大局”。
关键设备的采购,朱煜昌引入了一家号称有“国际领先技术”的海外背景公司,报价高昂。郑开叶则力主支持国内一家深耕该领域多年的民营企业,虽然名气不大,但技术扎实,且更符合自主可控的战略,双方在评审会上争论激烈,朱煜昌的人强调“国际视野”和“技术成熟度”,郑开叶的人则强调“国家安全”和“产业培育”,最终,郑开叶通过技术团队出具的一份详细对比报告,证明了国内企业技术的可行性和成本优势,勉强压倒了朱煜昌的提议,但那家海外背景公司依然作为“备选”被列入名单,留下了尾巴。
魏元身处风暴中心,感受最为深刻,他小心翼翼地平衡着两位领导的要求,如履薄冰,朱煜昌也曾试图拉拢他,一次私下交谈中,意味深长地说:“魏秘书年轻有为,前途无量。跟着开叶书记在地方锻炼是好事,但也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嘛,有机会到部委或者更大的平台学习学习,对成长更有好处。” 魏元只能谦逊地表示自己还需要学习,做好服务工作,不敢有任何逾矩之举。
郑开叶对魏元的信任却与日俱增,很多不方便自己出面的协调和信息传递,都交由魏元去处理,魏元也以其谨慎和高效,一次次完成了任务,成为郑开叶在这场暗战中不可或缺的纽带。
郑开叶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窗外是济州华灯初上的夜景,流光溢彩,勾勒出城市的轮廓。然而,此刻他心中却无暇欣赏这份繁华,全固态电池项目带来的兴奋与紧迫感,以及与朱煜昌之间微妙而紧张的角力,如同两股交织的暗流,在他心底涌动。
桌上的红色保密电话,突兀地响了起来,打破了办公室的寂静,这个号码的响起,往往意味着更高层级、更紧要的事务,郑开叶收敛心神,快步走过去接起。
“喂,我是郑开叶。”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苍老却依旧沉稳、带着独特韵律的声音,这声音郑开叶太熟悉了,甚至能立刻在脑海中勾勒出那位老人睿智而温和的面容。
“开叶啊,没打扰你工作吧?”包老的声音带着长辈般的关切,但郑开叶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郑重。
“您说的哪里话,任何时候,接您的电话都是第一位的。”郑开叶的语气恭敬而真诚,包老是他从政之路至关重要的引路人,在他心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分量。
“呵呵,你呀,还是这么会说话。”包老笑了笑,但那笑声似乎并没有完全驱散语气中的那抹凝重,“最近很忙吧?济州那边,动静不小啊,全固态电池这件事,干得漂亮!真是石破天惊!同志们私下里都夸你呢,说你有眼光,有魄力,更难得的是有家国情怀。”
“您过奖了,这都是团队努力的结果,也是上级支持到位,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郑开叶谦逊地回答,心中却是一动,老人家亲自打电话来,绝不会只是为了表扬他。
果然,包老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加语重心长,甚至带上了一丝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