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的交接仪式简短而庄重,然而,当郑开叶和林姿收拾好简单的行装,准备乘车离开县委大院,前往新的岗位河阳市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瞬间停下了脚步,眼眶不由自主地湿润了。
县委大院门口那条并不宽敞的主干道,以及延伸出去的几条街道,早已被自发赶来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头!
没有组织,没有动员,闻讯而来的黄县百姓,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他们中有白发苍苍、拄着拐杖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眼中含泪的妇女,有穿着工装、刚从“黄县精工”企业下班的工人,有戴着草帽、皮肤黝黑的农民,手里还提着自家地里刚摘的蔬菜瓜果;甚至还有穿着校服的中小学生,踮着脚尖张望……
当郑开叶和林姿的身影出现在大院门口时,人群瞬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呼喊和掌声:
“郑书记!郑书记别走!”
“郑书记!我们舍不得您啊!”
“郑市长!谢谢您!谢谢您让咱们黄县变了样!”
“郑书记!常回来看看啊!”
“郑书记!一路顺风!”
呼喊声、掌声、甚至夹杂着不舍的啜泣声,汇聚成一股情感的洪流,冲击着郑开叶和林姿的心房。道路两旁,人们高高举着临时赶制的、有些简陋却饱含深情的横幅和牌子:
“黄县人民永远感谢郑开叶书记!”
“郑书记,您是黄县的恩人!”
“郑市长,常回家看看!”
“祝郑书记林老师百年好合,步步高升!”
“黄县精工,永远铭记郑书记!”
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颤巍巍地挤到前面,将手里提着的篮子、袋子拼命往郑开叶和林姿手里塞:
“郑书记!自家鸡下的蛋,您拿着路上吃!”
“林老师!这是咱家地里种的最甜的瓜,您尝尝!”
“郑书记!没什么好东西,这双鞋垫是我老伴儿纳的,您垫着,走路不累!”
一位被郑开叶当初解决了多年宅基地纠纷的老农,更是激动地老泪纵横,拉着郑开叶的手不肯放。
“郑书记啊!没有您,我这把老骨头早就被气死了!您是我们家的恩人!您这一走,我这心里……”
话未说完,已是泣不成声。
郑开叶强忍着翻涌的情绪,他停下脚步,没有急着上车,他接过一位小朋友递过来的一张画,画上是太阳下微笑的郑书记和林老师,还有一排小房子和工厂,稚嫩的笔迹写着:“郑书记,谢谢你让我们家有了新房子,爸爸有了新工作!”
他蹲下身,摸了摸孩子的头,声音有些沙哑:“画得真好!谢谢你!”
然后,他站直身体,环视着眼前这一张张熟悉或陌生的、充满不舍与感激的面孔,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对着人群,郑重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一躬,饱含了千言万语!
起身时,他眼中已有泪光闪动,他拿起工作人员递来的简易扩音器,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现场,带着难以抑制的动情:
“黄县的父老乡亲们!谢谢大家!谢谢你们!”
掌声和呼喊声再次如潮水般响起。
“我郑开叶,只是做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县委书记该做的事!黄县能有今天的变化,靠的是党的好政策,靠的是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全县干部群众的辛勤汗水和不懈奋斗!功劳,是大家的!”
“看到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看到孩子们能在家门口上更好的学校,看到工厂的机器转起来了,看到农产品卖出去了,看到破旧的小区有了新模样……这就是我最大的欣慰!也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
“我虽然离开了黄县,但我的心永远和大家在一起!黄县就是我的第二故乡!请大家放心,‘全域共兴’、‘合黄县精工’的路子不会停!新的班子会比我干得更好!黄县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也请大家保重身体!把日子过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