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的,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历法检校工程。”
女主播的话语,带着赞叹道:“不依赖古籍的争吵,也不依赖方士的推算,用实实在在的农田和数据说话,借助大规模对照实验,得出了最为合适农耕的历法。”
“当然,陈旧历法依旧还是存在错误的,所以在经过了数年的数据积累和分析,在许行和不少精通天文历算的学者努力下。”
“昭武帝督导,颁布了一本全新的历法,结合了黄道吉日和物候变化,一部不亚于《昭武农书》的历法——《昭武历》应运而生。”
轰然间。
就在伴随着《昭武历》的字样逐字显现的时候,大秦乃至于六国各地,都爆发出了海浪一般的反响。
“快,快把天幕上的文字记录下来。”
“能够精准记录天时的历法,太重要了。”
农人们,还有六国各地的贵族,都惊叹于画面上呈现出的一幕。
嬴政更是不用说了,恨不得让人将天幕上所示的文字,全部记录下来。
而天幕画面上,女主播也做出了总结。
“《昭武历》的颁布,使得后来大秦帝国的农业生产,从‘凭经验、看天意’,变成了‘依数据、讲应用’的新阶段。”
“它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因为误判农时导致的减产,‘昭武盛世’的粮仓,自此开始逐渐丰盈。”
天幕的画面,引发的震荡还在持续着。
对于天下农人来说,他们或许不懂深奥的历法原理,同样清楚一件事,那就是按照新历法种地,能够更准时不犯错,产更多的粮食。
对于靠天吃饭的他们而言,其吸引力毫无疑问是相当巨大的。
嬴政却是懊恼不已,天幕上的那句‘若依据的历法本身就不准,又如何能够真正做到‘上应天时,下合地利’。
就犹如警钟在他的脑海中轰然炸响,他从未如此深刻意识到,历法的精确性,还能影响帝国的根本——粮食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