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偷偷拽了拽王宁的袖子,递过去个怀疑的眼神。
王宁没说话,起身走到汉子身边:“我看看膝盖。”汉子慌忙往回缩,却被王宁轻轻按住。他指尖刚触到那处皮肤,就觉手下猛地一紧——汉子的肌肉在发抖,却不是疼的,倒像是紧张。王宁心里已然明白,指尖在膝盖周围不轻不重地按了按,忽然在髌骨下方用了点力。
“啊!”汉子惨叫一声,猛地抽回腿,疼得直咧嘴。
刘二狗立刻跳起来:“看吧看吧!我说疼得厉害吧!王掌柜快给开药啊,再耽误下去怕是要废了!”
王宁却盯着汉子的脸。方才那一下按的是足三里,本是理气的穴位,就算有寒湿,也不该疼得这么夸张。他忽然转身从药柜里拿出个小陶罐,里面装着些晒干的花椒。“既然是风寒湿痹,”他捏起几粒花椒,放在掌心搓了搓,“先用这个试试。”
他叫张娜取来半碗温水,把花椒泡在里面,又从墙角拿起根艾条点燃。“花椒性温,能散寒,艾条温灸能通经络。”他说着,示意汉子把膝盖露出来,“先用药水擦擦,再灸一灸,若是寒湿,该觉得暖乎乎的才对。”
汉子脸色忽然变了,眼神躲闪着不敢看王宁:“不……不用了吧,我还是喝药就行,喝药快……”
“这法子见效更快。”王宁语气平静,手里的艾条已经凑近他的膝盖。艾火的热气刚一碰到皮肤,汉子就像被针扎了似的猛地弹起来,嘴里胡乱喊着:“烫!烫死了!”
这一下,连周围候诊的村民都看出不对劲了。李大叔拄着拐杖走上前,浑浊的眼睛盯着汉子:“小伙子,我这老寒腿灸艾条时,虽说热得慌,可那是往骨头里钻的暖,哪会像你这样喊烫?”他顿了顿,忽然一拍大腿,“我知道了!你根本没受风寒,是故意装病来骗药的!”
汉子的脸“唰”地白了,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刘二狗见状,赶紧打圆场:“李大叔别瞎说,我表哥就是怕疼……”
“怕疼?”王宁冷笑一声,指着汉子的眼睛,“你方才进门时,眼神清明,转动灵活,哪有寒湿重症该有的目眩发沉?再看你舌苔,淡红而润,半点不像是受了寒的。”他转向众人,声音朗朗,“真正的寒湿患者,脉象沉紧,舌苔白腻,遇热会觉得舒服;若是装的,脉象浮飘,遇热只会觉得烫——这就像湿柴见了火会欢喜,干柴见了火才会躲闪。”
人群顿时炸开了锅。“怪不得看着不对劲呢!”“孙玉国这是没招了,开始使阴的了!”“太不像话了,拿咱们当傻子耍!”
刘二狗见势不妙,拉着汉子就想溜。王雪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她袖口的药囊蹭到刘二狗的手腕,散出点黄连的苦味。“想走?”她瞪着眼睛,稚气的脸上满是严肃,“你们回春堂乱用药害了赵大娘,现在又来装病捣乱,当我们百草堂好欺负吗?”
正闹着,门外传来竹杖点地的声音。林婉儿不知何时站在门口,蓝布衫被风吹得轻轻摆动。她看了眼面如土色的汉子,又看了看缩头缩脑的刘二狗,忽然开口:“孙玉国以为,装出来的寒能骗得过药材?却不知药材最是诚实,寒就是寒,热就是热,半点虚不得。”她转向王宁,浑浊的眼睛里闪着光,“你能辨出伪症,不光是靠脉理,更是懂了这‘药如其性’的道理。”
王宁望着林婉儿,忽然想起初见海椒时,她那句“需慎用”。这红焰般的药材,不仅能驱散寒湿,竟还成了照出人心虚实的镜子。他走到柜台前,拿起一串海椒,红得像团火,在午后的阳光下亮得刺眼。
“各位乡亲,”王宁举起海椒,声音传遍药铺,“药材不会说谎,人心却会。百草堂行医,凭的是辨证施治,用的是良心药材——以后谁要是真有疾苦,我王宁定当尽力;但谁要是想耍花样骗药,休怪我不给情面!”
众人纷纷叫好。刘二狗和那汉子在一片骂声中灰溜溜地跑了,连掉在地上的草帽都没敢捡。王雪捡起草帽,往地上啐了一口:“什么东西!也不看看这是谁的地界!”
张娜笑着拍了拍她的背,目光落在王宁身上。他正低头记录着什么,笔尖在纸上划过,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