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朝野上下的肯定,都认为他办报办的很好。
沈一贯同样也是翰林院同僚口中的传奇人物,踏入官场四年来,先后随同大鸿胪王世贞出使草原、朝鲜,现在已经是京官五品,眼看着也是日后要入阁的人物。
罗万化和沈一贯同样也对张元忭很感兴趣。
虽然大明的状元未必就能成为阁老,但是状元的起点是很高的。
二甲进士还需要馆选以后才能成为正式的翰林官员,一甲官员刚入官场就授职翰林,这起点已经别人快上很多了。
而且状元是有学历光环的,张元忭无论日后在何处任职,听说他是科举状元,上下级和同僚都会高看他一眼。
沈一贯则意味深长的看了苏泽一眼。
按理说,张元忭的座师是张居正,理应和张居正亲近。
怎么看这个样子,他似乎对苏泽这个房师更亲近?还主动来找苏子霖?
苏子霖这三个字这么大的魔力吗?能从张居正手里抢弟子?
张元忭恭恭敬敬的说道:
“房师,弟子这次来,是想要请您帮忙,弟子想要去做些实务,不想要在翰林院虚度时光了。”
苏泽皱起眉头看向张元忭。
张元忭迎接上了苏泽的目光说道:
“这些日子,弟子入职翰林院,一直都在校对典籍,一想到不知道还要在翰林院熬上多久,就觉得虚度光阴。”
“弟子出身寒门,朝中也没有认识的大臣,后来听说房师的《请罢早朝疏》,也效法房师写了一份奏疏,想要请房师指正下。”
说完这些,张元忭掏出一份奏疏出来。
这下子罗万化和沈一贯都有些失笑。
他们也回忆起,当年苏泽刚入官场的时候,第一份奏疏就石破天惊,竟然被皇帝通过,从此开启了他传奇的官场生涯。
接过了张元忭的奏疏,苏泽仔细看了起来。
张元忭也是在翰林院研究过的。
翰林院中收录有朝臣的奏疏,张元忭专门研究了苏泽的奏疏,这份奏疏也是模仿苏泽奏疏风格所写的。
“臣本寒微,幸蒙天恩,得中一甲,授职翰林院。入值以来,夙夜兢惕,惟恐有负圣眷。然日随诸臣典校图籍、编纂文书之际,窃有所感,不敢不陈于陛下御前。”
“伏见我朝定制,新科进士除一甲三名即授翰林职、二甲选为庶吉士外,其余进士皆分派于各部、寺衙门观政。”
“此举大善!俾新进之士得亲睹衙门运作,知晓钱谷刑名、礼乐边备等实务,体察下情,洞悉政令所出,为他日任职地方或京曹打下根基。数月之观政,远胜闭门苦读十载,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