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没办法,如今钢铁的几个用途,铸炮、建筑、日常铁器制造,这些行业虽然也有增长,但是比不上新式铁厂的炼铁增量。
钢铁就是这样,一旦技术飞跃,铁炉日夜不歇,就能爆发出恐怖的产量。
这其中,既有官办投资的铁厂,也有民间看到炼铁利润,投资建设的铁厂。
就比如在直沽,就有商人投资建设的铁厂,这些铁厂都是为了沿海造船需求而建造的,其中最大的一家民营铁厂,已经追平了京畿官办铁厂的产量了。
而铁厂这类重工业,投资都是有滞后性的,价格也有周期性。
也就是说,在产业需求旺盛的时候才会有人投资,但是很容易因为投资过热而价格狂跌。
然后投资减少,需求钢铁的时候又会造成价格上涨,再带动下一轮的投资。
这种周期性的增长,也会拖慢工业化的速度,甚至可能出现产量过剩的经济危机。
随着新一批钢铁厂的落成,靠着前一轮建设拉动的钢铁需求也开始减少。
要避免这种周期,就需要新的需求。
钢铁过剩,最好的办法就是制造需求。
铁路,就是消耗钢铁产能最好的去向。
苏泽说道:
“两位兄台,你们想一下,如果在房山和京畿建设铁路,几匹马就能拉着几车矿石运送京师,那这一年能运送多少货物?”
“铁路投资的成本是高,但是一旦落成要比再修官道要划算多了。”
万敬和傅顺听完,竟然有一丝被苏泽说服了。
两人都是在工部做实务一步步升迁上来的,也主持过大明的重大项目,于是两人真的开始计算起来,修造房山铁路的可行性。
苏泽让人拿来纸笔和算筹,看着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起来。
“其实用木质轨道也是可以的?”
“不行,木质轨道容易磨损腐烂,维护起来费用更大。”
“木质轨道上包裹铁皮呢?”
“腐烂的问题怎么办?还有铁轨承压这么大,变形怎么办?”
“铁轨也有沉降的问题啊?官道使用一段时间,道路就会凹陷,重新夯路,砖石地面也同样有这个问题。”
“铁轨会面临这个问题,那将轨道下方的土夯实?”
“沉降是个难题,但是只要控制车速不出轨就行,更重要的还是成本。”
两人开始计算。
万敬曾经筹办过京师的铁厂,他一边计算一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