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我这个人啊,不像某些心急的,总想着一代人就把几代人的事都做完。这修书立传、彰显文治、汇聚古今学问的事情,虽然也很重要,还是留给你将来去做吧。免得后人说我朱元璋,把什么都做完了,一点念想都不给儿孙留。
朱棣听到这话,心里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差点就要伸手去擦额头的冷汗。还好,还好,这未来足以彰显他一代明君文治功绩的《永乐大典》,总算是保住了。他连忙躬身:父皇体恤,儿臣...感激不尽。
这时,朱高炽适时插话,把话题引回紧迫的实际事务:皇爷爷,父王,郑和远航成功,航线已经打通。依孙儿看,下一步应该立即派遣船队,前往那个瑙鲁岛,开采磷酸盐矿来解决大明农业的燃眉之急。
他说完,还不忘带着调侃的笑容看了王卓一眼,毕竟,姑父对那里的,可是念念不忘,前几天喝醉了,还在东宫的地上比划着挖呀挖
众人想起王卓那天的窘态,都不禁笑起来,殿内气氛轻松了不少。
朱高炽接着请示关键问题:只是孙儿有一事请示,这个瑙鲁岛虽然地方小,却关系到农耕的根本,是按照惯例分封给某个宗室,还是由朝廷直接管辖更合适?
朱元璋对此毫不犹豫,果断地说:农耕是国家的根本,特别是这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矿肥资源,怎么能掌握在藩王个人手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当然要由朝廷直接派人管辖!命令工部立即选派能干的官员和工部的工匠,随下一批船队出发,接管瑙鲁,立碑划界,设立官署,修建码头,全力开采!
王卓也顺势提出下一阶段的战略目标:陛下,太子殿下,随着大明远洋航运能力通过这次航行得到验证,远征波斯湾,为允熥殿下建立封国,并控制东西方贸易要道的事情,也该正式提上日程了。
朱元璋的目光立即转向刚刚受封、意气风发的郑和。郑和,你觉得呢?
郑和神色一肃,躬身回答:回陛下,忠义侯说的,正是臣等日夜思考的事情。不过,大明远洋航运目前最大的困难不是船只的缺乏,缺乏的是数量足够、经验丰富的海员和熟练水手。”
“远洋远征不同于近海航行,要应对变幻莫测的风浪、漫长的航程、陌生的水域和可能的冲突,需要大量能够熟练驾船、观测天文、维修设备,甚至临阵作战的合格人员。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培养出来的。
但他话锋一转,充满信心地保证:不过,臣敢用性命担保!现有的水师官兵,以及在沿海招募的健儿,正在东大海军教官的严格指导下,在舟山、南洋等新建立的基地日夜训练,模拟远航的各种情况。”
“最迟两年时间,我们大明水师一定能培养、锻炼出足够数量的合格船员和基层军官,足以组建一支无敌舰队,保障远征大军的后勤补给、兵力投送和决战决胜的能力!
朱元璋满意地点头,目光扫过朱棣、王卓和朱高炽,最后定格在殿外辽阔的天空:好!郑和,训练水师、筹备远征的事情,朕就全权交给你和太子统筹。王卓,东大方面的协助,由你负责。后年,我要看到大明的日月龙旗,高高飘扬在波斯湾的海岸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