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参与到这场新颖的变革中来。
“农庄?我在书中看到过。”
诸葛亮点点头,略微思考后看向父亲道:
“此前的工地上,我观那些队伍因为村子的不同而分成的不同队伍,这些小的村子,是否可以视为这种农庄的雏形?
彼辈能在村子乡老的指挥下完成工地劳作,那么同样的,在农庄中,农庄管事庄主,这些由公孙度提拔任命的底层管理人员,也能完成对农庄成员的组织。
嘶,这.....简直就是秦..”
在这一瞬间,诸葛亮的脑海中想起了一个快要被世人忘记的王朝,那便是以军功爵完成统一六国的秦王朝。
那些农庄中的管事,简直就是秦王朝中秦吏的翻版!
诸葛珪很满意儿子的敏锐,他微笑颔首后继续道:
“嗯,的确有些类同。不过,公孙度的野心要更大一些。他并未使用经过验证的军功爵来整合人心资源统筹,而是想要以金钱来调动社会资源,相比此人在军事上的成功,我更为看重他在政治上的创举。”
“呵呵,就连我也没想到,一直被我等所鄙视的商贾、工匠,其对社会的改变竟然如此之大!
商贾不仅仅是买低卖高亦或者远行贩运的行商,也有进行产品研发、制造、销售的新型商人,工匠也不仅仅是钻研奇技淫巧,为博达官贵人一笑,他们也可以对工艺进行改良,对技术进行创新,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这些年,公孙度口中生产力的言论也传到了南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用于生产力。
呵呵,真是讽刺,士族们一方面想要增加生产力以对抗公孙度的军事压力,一方面惧怕生产力发展导致的生产关系的转变。”
当说起南方士族们为了追赶北地而做出的改变时,诸葛珪脸上浮现出一抹明显的冷笑。
一旁的诸葛亮沉默的颔首,对于父亲的冷笑,他很清楚原因,士族们照本宣科,凭借对北地的粗略仿照,在他们的庄园中成立了一座又一座奴隶工坊。
部曲奴隶这等完全没有主观能动性的工人,加上完全跟不上时代的生产工具,以及落后的生产工艺,最终的结果便是,哪怕士族的管家们费尽心力压榨了部曲劳工的剩余价值,其生产的产品不仅在价格上没有竞争力,其质量也难以让市场接受。
最后反而因为这种丧心病狂的压榨,导致了一场场奴工变乱,与乡间百姓的造反不同,日常接触到生产工具的奴工们很轻易的完成了对自己的武装,使用木制盾牌,精铁长矛的他们,给士族武装们造成了很大冲击。
到了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士族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高贵的他们,对工坊这样的新事物,是真的有些水土不服。
在诸葛亮等人离开琅琊郡时,徐州的士族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那便是士族不再直接参与到工坊的管理当中,而是以家族旁系子弟组建商社,以雇佣的方式来开办工坊,如此一来,总算是在徐州维持住了一些规模不大的工坊。
其实此刻回想起来,诸葛亮立刻明白了整件事的核心矛盾,工坊成立的核心逻辑是交易,即工人劳动者利用自己的劳动获取利益,进而维持自己的生活。
用公孙度经常挂在嘴巴的话讲,即劳者获其利。这一点看似简单,但交易的一大前提是平等。
可关键是,士族面对奴仆、百姓时本身就不平等,士族们创办工坊的原因是要掌控这种新事物,从不愿意低头的他们难以接受吃苦耐劳的奴仆们竟然会因为工坊中一点小小的压迫就升起反心,对他们几辈子效忠的大老爷举起刀兵。
眼睛时常望向高处的大老爷们,很容易在泥腿子面前跌跟头,为了不再出丑,士族们只好采取间接控制的方式,利用商贾以及金钱的力量来控制工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