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长舒口气,甩甩脑袋,想将将那些糟心事甩掉的公孙度继续批阅。
“玄菟郡春耕工作汇报?”
一看到这样明确的标题,公孙度欣慰的点着头,继续阅览下去。
有着他的督促,玄菟郡的春耕总算是没多少耽误,有着辽东郡的铁器、农具支援,加上本地百姓的生产热情,即便是缺少壮劳力,也都勉强完成了春耕工作。
当他看到各地官吏对耧车的表扬时,公孙度禁不住想起了曲辕犁,这玩意他还没有见过,但他并没有将之发明并且立刻推广的意思。
耧车虽然有着自动化一般的耕地、播种、覆土流程,看上去十分高大上,但碍于动力、以及材料因素,耧车的耕种其实是一种浅耕,产量远不如后来成熟的深耕。
但关键在于,曲辕犁这种用具,其客户主要是面向于小农的,便于转弯,利于翻地,单牛使用等优点使得其特别适合个体户。
这就与公孙度集体化耕作之目的相差甚远,所以他也只是在耧车的设计上,让工匠营在犁具上增加了曲辕犁的构件,而没有专门生产曲辕犁这种农具。
想起那些在田间忙活的农夫,公孙度心中分析道:“乡间的劳力,可以分为青壮男性为主的壮劳力,以妇人、少年为主的半劳力,以及老幼等无法生产的非劳力三种。”
“以玄菟郡的试验来看,只要农具、耕牛足够,靠着半劳力也能够一定程度上保证耕作的完成。当然,使用半劳力进行高强度的劳作的事情不可复制,非常时不可施行。
在谷物的生长阶段,除草、施肥、浇水等工作,在有一定技术能力、有组织力、有相当的物资储备的集体农庄中,完全可以用半劳力生产。
而在这段时间里,免去从前的官府常规的劳役征调,改为在商社、郡府的统筹下,以支付一定的报酬的方式,让农庄壮劳力进行集体式的生产活动。”
这种不时将农业劳动力抽离的做法,其实是在降低农业地位。因为据公孙度的计算,农户如果一年时间单纯在田亩之间的劳作,哪怕使用最新的农业技术,最优良的农业器械,最后的生产价值,也根本无法与这种混合经营的生产价值相比。
公孙度哪怕想起了某些可以明显增加农业产量的办法,也没有立即实施,因为一旦这些方法需要占用壮劳力,那就与他的初衷相悖了。
顿了顿,公孙度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下一句话:“农业,就目前而言,还是取量不取质。”
“而农庄手工业生产,通过郡府的统筹、商社的订单加速,互相间的连通,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构成一个庞大的生产体系,那样的话,其迸发的生产力,远超任何人想象。”
“而要完成这样的图谋,各个农庄间的交通,就显得愈发重要。
工农业不同于服务业这种只能扎根于大城市的行业,因为其生产的特殊性,它是可以分散的,再由物流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要想富,先修路。嗯嗯,后人诚不欺我也!”
“交通?目前还是以水运为佳。轨道交通可以规划,但是短期的意义不大。”
想起水运,公孙度望向帐外,视野的尽头,是通苏河口,那里还有点点白帆飘荡。
“襄平的流水线模式已经铺开,反馈还算不错?就是船只稀缺,都在自己造?棺材船?呵呵,有意思。”
接着他笑出声,想起了崔玮来时向自己汇报的事情。那些襄平的乡间农庄为了充分开发水路运输,本意购置船只,只是各农庄在合计购买船只的花费后,觉得不划算,最后一拍板,决定自己造。
这种毫无技术实力的庄户,以及他们玩笑似的做法,初期崔玮这种大商人本不以为然,可后来事实却打了许多不看好之人的脸。
这些没啥见识的庄户以庄子里的棺材匠为技术指导,选用合适木板,用铁钉钉出个大木盒,五面木板,一面敞开,再用船匠那里学来密封的技术处理缝隙,一个可以装运大量货物的船只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