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超时代的“底蕴”?但他自然不能说这个,于是换了个角度:“就拿刚才的事说,我能用钱帮你解围,看似是我的‘能力’,但这‘能力’若没有……嗯,若没有一些机缘积累,也是空中楼阁。而真正的能力,不仅仅是解一时之困,更要能让你在这世上立足,不惧风雨。这能力,既包括你读的书,也包括你为人处世、洞察时势的本事。靠能力吃饭,是根本,但这能力的养成,有时真需要几代人的薪火相传,急不得。”
林墨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消化郝铁的话。他眼中的不服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思:“先生所言……确有道理。是林某狭隘了。只知埋头书本,却不通世务,不明积累之道。家道中落,或许正因祖上未曾留下可依仗的底蕴。”
“哎,也不必妄自菲薄。”郝铁笑道,“认识到差距,才是追赶的开始。你的十年寒窗,打下了根基,这是最宝贵的。接下来,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去增长见识,去积累属于你自己的‘底蕴’。活得慢一点,看得远一点,根基才能扎得深一点。急功近利,反而容易迷失。”
阳光透过茶棚的缝隙洒下,照在郝铁从容的脸上。林墨看着这位神秘而豁达的恩人,心中百感交集。他第一次意识到,成功或许不仅仅是悬梁刺股般的苦熬,更是一种需要耐心和智慧的、代际传递的积累过程。
郝铁则惬意地伸了个懒腰。教导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感觉也不错。他继续践行着自己的“慢活”哲学,但在这慢中,似乎又悄然播下了一些可能改变他人轨迹的种子。他心想,用几千年的见识差距(外加一点黄金)来点拨古人,这算不算是降维打击式的“能力”体现?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此刻阳光正好,茶味虽粗,却别有风味,而生活,正按照他喜欢的节奏,缓缓流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