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提醒工匠:“慢点倒,别洒出来!浇筑口要灌满,不能留空隙!”
首批五十枚铁球炮弹的浇筑工作持续了一个时辰,待所有砂箱都浇筑完成后,邱远山又让人在砂箱表面覆盖上一层保温棉,让铁水在砂型内缓慢冷却,避免因冷却过快导致铁球内部出现气孔或裂纹。
三天后,砂箱内的铁水已完全冷却。工匠们小心翼翼地打开砂箱,取出里面的铁球炮弹。刚取出的铁球表面还附着一层薄薄的砂粒,邱远山让人用钢丝刷将砂粒清理干净,露出了铁球乌黑发亮的表面。他拿起一枚铁球,放在手中掂量,又用 “量球仪” 测量直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不错,直径精准,表面光滑,初步看来合格。但还没完,咱们还得做质量检验,确保每一枚铁球都质地坚硬,能承受住炮膛内的冲击力。”
质量检验分为两步:第一步是 “敲击检验”,邱远山让工匠们用小铁锤轻轻敲击铁球表面,若发出 “清脆悦耳” 的声响,说明铁球内部结构紧密,没有气孔;若发出 “沉闷浑浊” 的声响,则说明铁球内部有缺陷,必须报废。第二步是 “硬度检验”,他让人将铁球放在特制的 “硬度机” 下,通过施加压力来测试铁球的硬度 —— 只有当铁球表面能承受住三百斤的压力而不产生凹陷时,才算合格。
经过检验,首批五十枚铁球炮弹中,有四枚因内部气孔被判定为报废,其余四十六枚全部合格。邱远山将报废的铁球放在一旁,对工匠们说道:“大家看到了,哪怕只有一枚不合格,也要坚决报废。炮弹在炮膛内发射时,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若内部有缺陷,很可能在发射过程中碎裂,不仅无法命中目标,还可能损坏炮身。所以,后续的铸造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流程来,每一枚炮弹都要经过敲击与硬度双重检验,绝不能让不合格的炮弹流入库房。”
工匠们纷纷点头,心中对 “严谨” 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按照邱远山制定的流程,日夜不停地铸造炮弹,从木模制作到砂型定型,再到熔铁浇筑与质量检验,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邱远山则始终坚守在工坊内,无论是深夜的火候把控,还是白天的质量检验,他都亲力亲为,确保每一枚炮弹都符合要求。
三、规范装填严操作,火药配比定威力
铁球炮弹铸造完成后,便进入了最后的装填火药环节。这是一项极具危险性的工作,邱远山特意将装填区设在了远离工坊与仓库的空旷地带,周围严禁烟火,地面上铺着厚厚的防火毯,工匠们也都换上了纯棉的衣物,避免产生静电。
装填火药前,邱远山先对工匠们进行了严格的培训:“火药的配比与装填量,直接关系到炮弹的射程与威力,多一分则可能炸膛,少一分则射程不够。咱们用的火药是老唐特制的‘颗粒火药’,每一枚三寸直径的铁球,装填火药量必须精确到‘一两八钱’,绝不能多也不能少。”
说着,他取出一杆特制的铜秤与一个小铜勺,亲自示范装填过程:“先用铜勺舀出火药,放在铜秤上称重,达到一两八钱后,再将火药缓缓倒入铁球顶部的小孔中。装填时要轻缓,不能用力挤压火药,以免引发爆炸。装填完成后,用特制的木塞将小孔堵住,再用蜡密封,防止火药受潮。”
工匠们看得认真,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轮到他们实操时,邱远山站在一旁,逐个指导:“小王,火药量多了,倒出一点,再称一遍!”“老李,装填时慢一点,别把火药洒出来!”“木塞要塞紧,但不能太用力,以免损坏铁球!”
在邱远山的严格指导下,工匠们逐渐掌握了装填火药的技巧,动作越来越熟练,也越来越规范。每一枚装填好火药的铁球炮弹,都会被贴上标签,注明铸造日期与检验人员的姓名,然后整齐地摆放在特制的木箱中,运往吴家堡的武器仓库妥善保管。
半个月后,当经武神炮的砂箱被打开,二十门乌黑发亮的大炮呈现在众人面前时,库房内也已储存了两千枚合格的铁球炮弹。邱远山看着自己亲手研制的大炮与炮弹,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走到一门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