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就是这个陈升之。
知谏院唐介、右司谏赵拚、待御史知杂事范师道以及殿中侍御史吕诲都认为陈升之人品有问题,此人不应该被提拔为枢密副使。
陈升之身上究竟有那些污点呢?这些人认为陈升之能够进入枢密院都是因为他暗中结交宦官史志聪和王世宁等人才有此任命,换言之,赵祯是受了这些太监的蛊惑才提拔了陈升之。
此外,他们还指控陈升之早前攀附权贵早已为人所诟病,而且他在担任开封知府时还曾经以权欺人贱买富商的良马,陈升之的另一个污点就是利用职权为自己的外弟谋取私利。
综上所述,陈升之这种人就不配位列两府大臣之列。
陈升之当然不服这些指控,他上疏为自己辩白并请求赵祯对此予以彻查,然后他就待在家里等待结果。
赵祯大怒,而他这怒气是因为言官们说他是因为听信宦官的话才决定任用陈升之。
他针对此事对前来议事的两位宰相富弼和韩琦说道:“两府大臣的任免向来都是朕一人专断,岂是几个内官就能左右和决定的!”
皇帝陛下怒了,但唐介仍然向从前那样根本毫不畏惧,他继续上疏执意要把陈升之拉下马,陈升之也针锋相对地予以回击。
经过这么一闹,陈升之的威信也随之大损,赵祯索性将两边各打五十大板:陈升之被贬为资政殿学士、知定州,唐介、吕诲、赵拚和范师道四人也一并被贬出京城到外地为官。
欧阳修为这四名言官求情并希望赵祯能够不要将他们都赶出京城,但结果却是徒劳。
陈升之的被贬倒是让一个人再次捡了个大便宜,这人便是此时的三司使包拯,他接替了陈升之进入枢密院接任枢密副使。
包大人也由此成为了宋朝的政治局常委之一,而这也是他在自己的仕途生涯里所达到的巅峰。
枢密院这边的人事波动随着包拯的就位而尘埃落定,但中书省这边却又乱了。
在陈升之被言官打得满头是包时,相富弼的母亲突然过世了,而按礼富弼得为此而守丧三年。
在将母亲的后事料理妥当之后,富弼却得到了赵祯的起复诏书,他被加官为礼部尚书、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并监修国史,但富弼对此予以了拒绝。
他说起复这种事不是不可以,但这只能适用于乱世之秋,如今大宋四海承平也就不需要对宰相进行起复。
赵祯前后五次派人去向富弼传谕他的起复诏书,但富弼无一应允。
眼见富弼如此决绝,赵祯只好死心,他随后为另一位宰相韩琦加官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于是乎,曾公亮在枢密院里还没把枢密使的那把椅子坐热乎就又搬到中书省去了,他被赵祯任命为吏部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通俗地说,曾公亮成了韩琦的下手、大宋的次相,而枢密院这边接替曾公亮的是不久前才由枢密副使转任为参知政事的张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