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怒之下,这位刁蛮任性的公主在深夜里带着侍女直奔皇宫准备去向她的父皇陈述自己的悲惨遭遇。
当时的宫禁大门早已关闭,而按照制度这宫门一旦关上就不能在夜里轻易开启,除非是有重大且急迫的军国大事。
但是,公主的大驾岂是人人都敢拦的,赵祯就此被半夜叫起并好生地安抚了一番自己的这个宝贝女儿。
李玮也自知自己这一次惹下了大祸,他随即上表请罪。
由此,因为此事朝中的大臣吵成了一团。
右正言王陶、知谏院唐介、殿中待御史吕诲等人要求严惩当夜的宫禁守卫擅开宫门之罪,但赵祯怎么可能加罪于自己的闺女,他对此选择了不予回应。
在另一边,枢密使宋庠则主张惩处驸马爷李玮好给公主殿下出口恶气。
这事为什么宋庠如此上心呢?一来是因为李玮此时是驸马都尉兼领安州观察使,这是一个武职,所以这事归枢密使大人管,二来就是出于私心的宋庠想通过此事借机讨好赵祯和公主。
李玮就此降官一级并被贬为和州防御使,然后让其出京为官。
不过,在得知了女儿和女婿当夜生争吵的原委之后,赵祯又改变了主意,李玮最后只是被罚缴纳铜三十斤以示惩戒且不用出京。
李玮逃过一劫,而宋庠则摊上了事。
吕诲等人因为此事而上疏指责宋庠在未明实情的情况下就想对李玮处以重罚,此举充分暴露了宋庠阿谀奉承之徒的本质。
另外,他们还指控宋庠与内宫的太监王保宁等人私下交通为自己打探宫中消息,作为回报,宋庠则奏请赵祯为王保宁等人加官为防御使并兼领刺史职衔。
不但如此,他们还指控宋庠利用职务之便对负责戍卫赵祯安全的武官许以各种恩惠。
吕诲是谁?他正是对宋真宗赵恒立下了拥立之功的真宗朝早期的宰相吕端的孙子,此人在脾性上可谓是很好地传承了其祖父的基因。
在他的连续轰炸下,宋庠最终丢官罢职,他被贬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判郑州。
接替宋庠出任枢密使的是中书省的原参知政事曾公亮,而本来在枢密院担任枢密副使张昪和孙拚则被调入中书省出任参知政事。
这种安排其实可以算得上是赵宋皇帝的又一类祖宗家法。
他们为了防止宰相专权就同时设置两到三名宰相,而即使如此还是不能让赵宋的官家放心,于是宰相每干几年就会因为各种原因下台。
此外,枢密院和中书省的正副长官也经常性地互换衙门,这样就可防止他们形成山头或派系。
正如我们之前所言,赵宋的皇帝可不止是在防武将乱国,文官集团同样被他们像防贼一样地死死盯着。
曾公亮成为枢密使后,赵祯又给他配备了三名副手,这三位枢密副使分别是:翰林学士欧阳修、枢密直学士陈升之、御史中丞赵概。
赵概这个名字应该是第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这个故事里,而他在历史上也没什么大名,但我们所要知道的就是他也是天圣五年的进士。
那一年王尧臣是状元,榜眼是韩琦,而探花正是这个赵慨,此外文彦博和包拯也是这一年的进士。
另一个要说的就是这个赵慨和欧阳修之间还曾有过一段故事生。
欧阳修早期在馆阁任职时,自视才高八斗的他对比他早三年中进士且是榜眼出身的赵慨根本就不屑一顾,甚至经常对其言语冒犯,但赵概为人深沉并没有跟欧阳修计较这些。
后来欧阳修越过比他资历更高的赵概出任知制诰,但生性不争不抢的赵概仍然对此毫不介意,这就更是让喜欢争强好胜的欧阳修瞧不起赵概。
但是,当后来欧阳修深陷与外甥女偷情的丑闻漩涡时,唯有这个赵概出面帮他进行辩护,几年后也是因为赵概等人的奏请才使得欧阳修得以重回京城为官。
欧阳修大惭之下才现赵概原来才是真正的君子,二人也从此结为了至交。
对于枢密院的这次人事重组,言官们都颇有微词,其中最大的争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