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妃以及她的母亲曹氏怎能不感激他呢?赵祯呢?这个被后世传颂的一代明君竟然就因为这事将此案的主审官给直接提拔为了参知政事。
这叫人说什么才好?
回头来看,整个事件都像是一场阴谋。
同样是“朋党”
,曹氏跟张举人关系更为密切,可她什么事也没有,而宋祁的儿子却因为跟张举人经常一起玩而害得自己的老爹和伯父双双丢官罢职,包拯等人弹劾宋氏兄弟的理由更是显得有些无厘头。
要说这里面没有阴谋,鬼都不信!
我们还能说什么?文大宰相这一招真的是杀人不见血,就好比当初他在成都把何郯给轻易“灭”
掉一样——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随着宋庠的离去,文彦博在中书省一人独大,宋朝在时隔多年后再次出现了独相。
难道赵祯忘了防止宰相专权的祖宗家训了吗?当然没忘,但现在文彦博很乖,连一点儿权臣的影子都没有暴露出来,赵祯即便是放权给他也不足为患,可文彦博能成为独相最重要的因素恐怕还是后宫里的那位张贵妃。
得亏文彦博不是才疏学浅的奸佞之辈,要不然以他的关系网和能力而论,他所产生的破坏力很有可能将是无可估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没有了宋庠的叽叽歪歪后,文彦博这下总算是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
我们前面也说了,他的执政理念不是要讲究一个大刀阔斧式的狂飙突进,而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循序渐进,直观地说就是鲸吞与蚕食之别。
欲则不达,我个人觉得这句话几乎可以用来作为文彦博这一生行事和做人的戒律准则,这话甚至可以用来解释他的长寿。
我个人还认为,如果给文彦博十年的时间或是让他像吕夷简那样长期执政,那么他很有可能成为北宋最伟大的宰相。
当然,这些全属一家之言。
很遗憾的是,文彦博这次仅仅只是在大宋独相的位置上待了八个月就被一个人以“自杀式袭击”
的方式给拉下了马,而这个“暴徒”
正是不久前在赵祯面前口出不敬之语的御史唐介。
不过,在文彦博下台之前,另外的一些事还是很值得我们在此说道一番。
既然我们提到了与文彦博处境很像的前宰相吕夷简,我们这里顺便也聊一下吕夷简的儿子们。
吕夷简的儿子共有五个,能在后世留名且位高权重的就有四个:长子吕公绰,次子吕公弼,三子吕公着,四子吕公孺。
这里面老大吕公绰和老四吕公孺后来都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并先后出任开封知府,而老二吕公弼后来则是官至大宋枢密使。
四兄弟里面唯独老三吕公着最牛。
由于吕夷简的关系,他们兄弟都是以恩荫步入仕途,但从小就勤奋好学的吕公着偏要好强,他是四人里面唯一去参加了科考并被录取的人,而且他参加科考的时候没人知道这个衣着极其朴素的年轻人竟然是当朝宰相的公子爷。
吕公着不但博学多才,而且也长于言辩。
当年十六岁的王安石跟随父亲入京不久便以文才而名动开封,他也因此而结识了曾巩并得到了当时的文学宗师欧阳修的赏识和赞誉。
这么一个少年才子的横空出世自然也让开封城里的一众青年才俊感到好奇,这里面就包括时年只有十八岁的司马光以及时年十九岁的吕公着,而身在京城的曾巩这一年也只有十九岁。
一群将在未来深刻影响宋朝政坛和文坛的小青年就这样以文会友结成了挚友。
王安石无疑是这里面最闪亮的人物,他年纪最小但却最张扬,关键是别人还都不得不服他,但有一点王安石却被长他三岁的吕公着给压了一头,那就是明辨。
在此之前,王安石与人辩论几无败绩,可偏偏他在吕公着面前常常自愧不如。
吕夷简当年被他的伯父吕蒙正举荐给赵恒的时候曾言此子有宰相之才,而年过五旬的吕夷简也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