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北宋帝国兴亡史 > 第6o章 功名利禄

第6o章 功名利禄(2 / 4)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封界 武逆焚天 执红伞,御万魂,废材小姐竟是罗刹鬼帝 舍命替小舅子从军,归来跟我要战功 鉴宝天眼:我在都市捡漏成首富 离婚后,我的战神身份藏不住了 邀演无用的丈夫,我靠破防成顶流 莫纳德遗迹 重生了谁还当舔狗啊 四合院:多子多福开局截胡娄晓娥

设立的一种考试制度,这种人不会像普通的学子那样走入考场去考试,而是会被单独地锁在自己的办公室或是一间屋子里完成答卷。

有人会问,我已经做官了,为啥还要去参加科考?为啥?为了那个被国家承认的文凭,为了那个进士出身的头衔。

从古至今,这玩意儿虽然被无数人吐槽但又被无数人奉作精神上的神灵牌位。

北宋的官员可不尽然都是科考出身,靠着父辈的恩荫而当官的人一抓一大把,其他的靠着各种赏赐做官的人也不少,但这种人都缺一张文凭,为了不被某些人在背后嚼舌根子,那些有真才实学且还想在仕途上更上一层楼的官员就会去参加科考。

考中了自然有赏且脸上有光,但如果没考中也绝不至于会丢官,顶多会丢一点人,毕竟进士这玩意儿一次就过实属难得,所以这个事基本上是稳赚不赔。

说完了锁厅制,再来说一下宋朝皇帝的仁德。

自从太宗皇帝赵光义开始,屡考不第且年事已高者被皇帝御笔赐同进士出身就成了皇帝的一项对读书人的恩德,这种行为后来被赵恒和赵祯父子俩更是玩出了花,只要你肯努力地去考,只要你考够了一定的次数且达到了一定的年纪,那么你就迟早会有出头之日。

北宋为什么会有冗官冗吏这个顽疾,说白了,这都是大宋的官家自找的,妇人之仁于国家之长远大计永远都是个祸害。

但是,这个事如果是从读书人的角度上来看却是天大的好事。

说完了这些,我们再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会不会现什么问题?一方面是你有官做却还要来参加考试,一方面是无官无爵的平民子弟一心想着通过考试改变命运,可蛋糕就那么大,录取的人数肯定是有限的,这就让二者之间产生了矛盾,尤其是平民子弟中那些落榜的考生就会在内心里怪罪于那些可恶的官二代跟自己抢食吃。

这些话上不了桌面,但私下里却是各自都心知肚明。

北宋景佑四年这一年没有殿试,但有会试,再一次很不巧的是,这回的会试大出风头的人又是跟宰执大臣有关。

而且,也正是因为与他们有关,所以才引了一场不小的考场风波。

原因在哪儿?原因就在于这次开封府的会试里面考中头名的人竟然是宰相大人陈尧佐的第五个儿子陈博古,以老陈家优良的智商基因,陈博古考中会试头名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可参知政事韩亿的四个年龄各异的子孙竟然也集体通过了这次会试,知枢密院事章得象的族亲(也有说法是他的内侄)章仲昌以锁厅人的身份参加此次会试同样也顺利通关。

单说这些官二代以锁厅人的身份成功中举倒也没什么,可当人们知道他们的父辈是谁之后,这事就变得不那么单纯和简单了。

一时间,落榜者当中无不愤愤不平:这些权贵子弟个个都这么厉害?鬼才信!

他们是关起门来考试,这里面肯定有猫腻啊!

话虽如此,但奈何平民子弟人微言轻,更是敢怒不敢言,那怎么办?读书人自然是有办法的,那就写匿名诗嘲讽这种不公的现象!

于是乎,一经过加工的诗歌就此诞生:仲章故国三千里,学士深宫二十年。

殿院一声河满子,龙图双泪落君前。

这诗的原文出自唐代诗人张祜的宫怨诗《河满子》,原文是: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

这本是一哀怨凄愁的诗,但经过加工后却一时间风靡整个开封且人人都知道这经过改编之后的诗歌是在嘲讽哪些人。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诗。

仲昌故国三千里。

仲昌,章仲昌也。

这里说的是枢密院高官章得象的那位族亲,章仲昌的老家是福建泉州,就因为他以锁厅人身份以及有章得象的这层关系参加了此次会试且中榜,他也因此而很荣幸地荣登此诗的榜头。

言外之意不难揣摩,你章仲昌从哪儿来就该回哪儿去,你一个不学无术的福建人竟然有脸跑来跟我们开封府的学子抢饭碗!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钢铁先驱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 龙族:理综挂科后我被迫屠龙了 王朝的腐朽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 乖,再让我亲一口 二婚后,植物人老公忽然睁开眼 混在民国当警长,军阀列强都怕我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