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需要时刻有人鞭笞,赵光义显然觉得自己就是明君。
有了这个念头,赵普这种虽然已经公开臣服但却仍然让赵光义心存忌惮且老谋深算的能臣自然也不能继续待在宰相这个无比重要的岗位上,况且赵光义认为赵普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
赵光义当初之所以要起用赵普就是为了让他帮忙搞定赵廷美,如今赵廷美已经没法翻身,赵普的利用价值也就所剩无多了。
三个月后,赵光义一道诏令颁下:赵普被罢免宰相之职改任武胜军节度使兼侍中并出知邓州(今河南邓县)。
不同于上次被罢相,赵普这次罢相可是相当的温馨感人,赵光义给出的理由是:赵普年纪太大了,国家机要政务太过繁重,朕实在是不忍心再去劳累他。
这可不是赵光义在作秀,尽管他罢免赵普也有私心,但这时候他对赵普只有感激。
在诏命颁布一个月后,赵光义亲自出面并让朝廷所有大臣一起出席了他在长春殿里特意为赵普举行的饯行宴。
此举可以说是给足了赵普面子,而且赵光义还在席间为赵普作诗一以作留念,赵普更是手捧其诗当场感激涕零地说道:“陛下赐臣之诗当刻之于石,今后与臣朽骨同葬。”
不得不说,政治家都是好演员,而此时的赵普绝对堪称官场上的老戏骨!
赵普就这样走了,而就在他前脚离开京城,赵光义马上又为中书省和枢密院输入了新鲜血液。
他下令:加封翰林学士李穆、吕蒙正、李至为参知政事,枢密直学士张齐贤、王沔进入枢密院领“同佥署枢密院事”
之职。
请注意,这五人里面无一不是他赵光义登基之后才踏入的仕途——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太宗朝。
在赵光义新近提拔起来的这些两府大臣里面有两个人是尤为需要提到的,他们就是吕蒙正和张齐贤。
这二人正是赵光义登基之后第一次科考的进士。
仅仅就是在短短的六年之后,当年的状元郎吕蒙正就进入了中书省成为了大宋的副宰相,而当年位列进士榜几十名之后的张齐贤也进入了枢密院成为了宋朝最高军事机构的要员。
这时候的吕蒙正三十九岁,张齐贤四十一岁,年龄不是最主要的,关键在于他俩在考中进士后的第六年就进入了宋朝的两府成为了国家的宰执重臣。
当然,历史会证明这二人绝对是当世英才,他俩在宋朝历史上的显赫人生也就此开端,往后的日子里他俩有大把的露脸机会。
我们现在再来看宋朝的东西两府:先说西府枢密院,原枢密使曹彬被罢免了,另一位枢密使石熙载是一团空气,王显现在做了枢密使,柴禹锡为副使。
再看东府中书省这边,原宰相赵普被请到邓州去养老了,宋琪和李昉成为了新的宰相,李穆、吕蒙正、李至成为了参知政事。
至此,中书省和枢密院的高级官员来了一次彻底地大换血,大宋的行政和军事大权被赵光义稳稳地攥在了手心里——当年赵匡胤治下的大宋第一能吏向世人展示了他高的政治手腕和能力。
赵普这边刚走,紧接着就有人上来踩他了,可这个小人这回没有把准赵光义的脉反而把自己给折了进去。
这人名叫胡旦,此时的官职是右补阙兼直史馆,他给赵光义上了一份“河平颂”
。
在这里面胡旦开篇就直斥前宰相卢多逊是一个逆贼,说他在任期间胡作非为、勾结赵廷美意图颠覆皇权实在是罪不可恕,转而胡旦又是对赵普一顿劈头大骂,他称赵普是一个奸贼,说赵普好大喜功、践踏国法、对当今圣上只知道溜须拍马,而且还把宋朝此时所生的自然灾害说成是上天在惩罚赵普的罪过。
最后,他话锋一转开始对赵光义大加吹捧,他说赵光义贬黜卢多逊以及外放赵普之举实在是堪称英明圣德之举。
胡旦本以为赵光义在御览了他的大作后会龙颜大悦,说不定他还会像之前的弭德那样就此平步青云进入中书省成为宰执大臣,可他大错特错了。
他说卢多逊倒还没什么,可他骂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