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全族!供我科举 > 第261章 《秦记酒楼》番外·秦茂才篇

第261章 《秦记酒楼》番外·秦茂才篇(2 / 9)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好甜!妈咪的味道爹地好喜欢! 青元界 病娇女帝强娶我,气得师尊黑化了 娱乐:我从不吃软饭 贫道姓张,嚣张的张 我都元婴期了,你跟我说开学? 零零后野小子刁蛮千金,纵横股海 开局一座仙朝,无限融合仙人长老 大明,从带朱元璋逛紫禁城开始 龙家传【1】

里踱步,喃喃自语:“不对,不是这个解法…这里究竟是何深意?”

父亲也去参加过会试,期望能重振旗鼓,给我们兄弟做个表率,但结果无一例外,都是铩羽而归。落榜的消息传来,父亲通常会把自已关在房里一整日,不吃不喝。

出来时,眼角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和灰败,但看到我们,又会强打起精神,哑着嗓子说:“无妨,爹年纪大了,精力不济。你们还小,前程远大,切莫灰心。”

在我十三岁那年,父亲决定让我们回乡,参加恩施县的县试。县试简单,竞争也小,用父亲的话说,“先过了这第一关县试,取得府试资格,扎下根基再说。”

回到阔别两年的白湖村,一切都显得亲切而陌生。山还是那样的青,水还是那样的干净,乡亲们见到我们热情招呼。

那次的县试,我和弟弟果然轻松考过,放榜那天,父亲脸上露出了久违舒心的笑容。族人们也纷纷来道贺,说着虎父无犬子、必中秀才的吉利话。祠堂里还特意为我们摆了酒。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一条虽然狭窄却清晰的道路在眼前展开。或许,父亲的期望并非遥不可及。

我们回到武昌府参加府试,这是考取秀才的关键一步。结果,兄弟二人双双落榜。那层由县试通过而带来的虚假繁荣,被现实无情地戳破了。

父亲没有说什么责备的话,只是沉默了很久。然后,他拍了拍我和弟弟的肩膀:“一次失利,算不得什么。收拾心情,明年再来。”

明年再来。这四个字,成了我们接下来近十年生活的咒语。

一年,两年,三年……时间像长江的水,无声无息地流淌而去。我和弟弟从懵懂少年,考到了弱冠之年。小院的房间越来越显得逼仄,墙上的霉斑扩大了一圈又一圈。街对面卖炊饼的老汉,头发都从花白变成了全白。

我们成了一个固定略带讽刺的风景:每年县试期回恩施,轻松过关。然后回到武昌府接着在府试中名落孙山。周而复始。

父亲的期待,也在年复一年的失望中,慢慢一点点地降低着。最初是天子门生进士,后来是举人老爷,再后来,只剩下一个秀才功名就好。

父亲甚至私下里对我说过:“茂才,只要能进学,有个功名在身,哪怕以后回来接替爹当个村长,或是开个蒙学馆,也算对得起列祖列宗,对得起族里的供养了。”

可就连这最低限度的期望,我们也无法满足父亲。

族里的供给,开始时是充足的,甚至可称丰厚。但十年下来,再厚的家底也经不起这样只出不进的消耗。

我能感觉到,父亲每次回乡去取用度时,面对族老们的笑容越来越勉强,族人的目光中也渐渐多了些别样的东西。是探究,是怀疑,还是…怜悯?父亲的自尊心极强,这些无声的压力,比直接的责备更让他难以承受。

我们的生活也愈发拮据。饭菜里的油星越来越少,衣裳破了补,补了又破,父亲那件最好的青布直裰,洗得发白,袖口和领子都磨出了毛边。

房主看我们的眼神也从最初的恭敬,变成了后来的平淡,甚至在年关时节直接要欠的房钱。

那一年,我十九,弟弟十七。府试再次失利后,我们回到小院,气氛沉闷得能拧出水来。弟弟秦茂山,那个小时候跟在我屁股后面、眼神怯怯的男孩,已经长成了一个沉默而眉宇间带着隐隐叛逆的青年。

一天下午,父亲冒着大雨从外头回来,像捧着珍宝一样,怀里揣着买的一套新版《四书大全》对我们说:“为父打听过了,这次主考的学政大人,最重朱子注释!这套书是武昌府能找到的最全、最新版本,我们从头再来!”

话父亲还没说完,弟弟茂山猛地站了起来。脸色涨红,胸口剧烈起伏:“读!读!读这些有什么用!”

几乎是嘶吼着,声音带着哭腔,“快十年了!爹!它们除了吃掉村里的钱,吃掉您的指望,还能干什么!”

父亲啪的一嘴巴打在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青云追月 极道修魔传 断绝关系后,我继承了镇北王 洪荒:这个道祖太卑鄙,魔祖崩了 大唐御医在都市 美漫:从霍格沃茨成为人间之神 拳之下 文抄巫女的东京成神日常 我堂堂炮灰,会亿点技能很合理吧 我千亿富豪,叔叔高育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