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炬,按刀肃立,散布在广场四周要害位置。礼部的官员们则身着绯色官袍,神情肃穆,早已各就各位。
贡士们按照会试名次排成整齐的队列,一名身着深色礼部官服的主事官员手持名册,立于队列前方,开始高声点名核对。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在空旷的广场上回荡。
“湖广武昌府恩施县,秦思齐!”
“学生在!”秦思齐沉声应答,稳步出列,站到礼官指定的位置。
点名完毕,确认所有贡士到齐无误后,便是更为严格的搜检。此次搜检比之会试、甚至之前的任何一次检查都要彻底得多。数名校尉和礼部司官共同上前,逐一检查每一位贡士。
除了礼部明文规定的笔墨砚台(笔需为竹管,墨为素墨,砚不得有雕饰纹样)以及一张由光禄寺颁发的、极为简单的餐券之外,任何多余物品都被严禁带入。
检查得极为仔细,发髻、衣领、袖口、靴袜,甚至笔杆是否中空、砚台底部是否有夹层都一一查验。
秦思齐看到前面一位贡士因袖中无意藏了一小块用来压惊的薄荷糖而被严厉训斥,并要求当场丢弃;另一人则因多带了一方备用汗巾而被视为违规,虽未获罪,却也被记录在案。
轮到秦思齐时,坦然展开双臂。冰凉的指尖划过他的衣襟袖口。搜检官确认无误,示意他通过。
搜检完毕,在侍卫和礼官更为严格的引导下,贡士队伍保持着绝对的沉默,从午门那巨大门洞的侧门缓缓进入。
穿过那深邃、幽暗长达数十步的门洞时,光线陡然变暗,仿佛从一个世界步入另一个世界。脚步声在洞壁间回响,更添几分神秘与庄严。
当终于穿过门洞,眼前豁然开朗!
巨大的广场,铺展在眼前,地面是巨大的金砖,平整如湖面,倒映着渐明的光。
远处,在晨曦微熹的蓝紫色天幕映衬下,奉天殿(明初称谓,即清之太和殿)那宏伟庄严的轮廓巍然屹立于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之上,重檐庑殿顶、金色的琉璃瓦在晨曦中开始流淌出隐隐的光泽,如同蛰伏的巨兽,又如同神话中的琼楼玉宇,散发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与压迫感。
那是一种足以让任何第一次目睹之人感到灵魂震撼与深深敬畏的景象。许多贡士都不由自主地放缓了呼吸,甚至有人下意识地整了整本已十分整齐的衣冠。
队伍在礼官低沉而清晰的指令下,沿着广场御道一侧,被引导至奉天殿外丹陛下方的指定区域静候。他们位置在文武百官班次之后,需仰头才能看到那高耸的殿宇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