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着学正穿过三重院落,秦思齐来到一处挂着
"蒙学堂
"匾额的精舍前。堂前已经站了二十余名学童,年纪多在十岁上下,见到他这个明显小一圈的新生,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这位就是本届蒙学榜首秦思齐。
"学正介绍道,
"从今日起,你们便是同窗了。
"
一个圆脸少年突然惊呼:
"他就是那个七岁能背《四书》的神童?
"这话引起一阵骚动。
学正轻咳一声,开始讲解书院规矩:
"蒙学分为甲乙两堂。乙堂主修《四书》《孝经》及书法;甲堂需习八股文,分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秦思齐一眼,
"连续三月得甲等,方可升入甲堂。
"
正说着,钟声又响。学正肃然道:
"山长到!
"全场立刻鸦雀无声。须发皆白的周山长踱步而来,目光在秦思齐身上停留片刻,开口道:
"今日第一课,老夫亲自来讲。
"
他命人抬来一块漆黑板,用白垩笔写下
"大学之道
"四个大字:
"何谓'大学'?非指学堂,乃大人之学也...
"
秦思齐全神贯注地听着,不时在带来的竹纸上记下要点。当周山长讲到
"格物致知
"时,他下意识摸了摸怀中的端砚,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课毕已是午时。秦思齐匆匆赶回秦茂才宅院,发现刘氏早已备好饭菜在门口张望。见他回来,连忙端出温着的鲫鱼汤:
"快趁热喝,补脑子的。
"
下午的书法课上,教习让新生们先写几个字看看功底。当秦思齐提笔写下
"天道酬勤
"四个楷书时,教习惊讶得捋断了几根胡须:
"这笔力当真七岁?
"
散学时,夕阳已经西斜。秦思齐抱着发到的厚厚一摞书册往家走,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喊他。回头一看,是那个圆脸同窗,名叫李文焕。
"秦同窗,你家住何处?怎么不住斋舍?
"李文焕好奇地问。
秦思齐指了指城西方向:
"暂居族叔家中,每日往返。
"
"那多辛苦!
"李文焕瞪大眼睛,
"我爹在府衙当差,要不要帮你问问...
"
"不必了。
"秦思齐微笑着摇头,
"行走亦是修行。
"
回到家中,秦茂才已经在书房等他,问他今日入学如何,见秦思齐将今日所学娓娓道来,这位见多识广的商人也不禁感叹:
"周山长亲自授课,这是举人班才有的待遇啊!
"等秦思齐离开后,秦茂才的夫人王氏进来,“老爷!咋们花了几百了两银钱,值不值得!”而后秦茂才道:我们的两个儿子,都不是读书的料,将来要有庇护才行,如今我们投资齐哥儿,将来必定有回报!
晚饭后,刘氏在灯下为儿子缝制新衣。秦思齐伏案温书,忽然抬头问道:
"娘,书院规定蒙学生二十岁前不中秀才就要退学
"
刘氏的手顿了顿,随即笑道:
"我儿七岁就入书院,二十岁前定能中秀才。
"针尖在烛光下闪着细碎的光,
"娘只盼你别太累着自已。
"
窗外,一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