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
"秦茂才连连点头,
"都饿了吧?永财,快去准备一桌好菜!
"
不一会儿,后院的小厅里摆上了一桌丰盛的菜肴:清蒸鲥鱼、红烧肉、笋干炖蹄膀...还有一壶冒着热气的黄酒。秦大安,刘氏,二人从未见过这么丰盛的饭菜,眼睛都看直了。秦思齐穿越这么多年,也是没有看到这么多菜过,三人也局促地攥着衣角,不敢动筷。
"吃啊!别客气!
"秦茂才热情地招呼,
"到了这儿就跟到家一样!
"秦大安第一个忍不住,夹了块红烧肉放进嘴里,顿时幸福得眯起眼睛。其他人见状也不再拘束,纷纷动筷。秦思齐小心地夹了一筷子鱼肉,鲜美的滋味在舌尖炸开,让他差点咬到自已的舌头。
酒过三巡,秦茂才才问起家乡的情况。秦茂山将这场大旱的前后经过娓娓道来,讲到秦思齐如何发现蜂巢、如何提出集粮打井的主意时,秦茂才的眼睛越睁越大。
"这些主意,都是这孩子想的?
"他不可置信地看着秦思齐。
秦茂山点点头:
"齐哥儿天资聪颖,又肯用功。爹在世时常说,他是块读书的料。这次来武昌府,就是送他进书院读书的。
"
"束脩够吗?
"秦茂才关切地问,
"书院的花销可不小。
"
秦茂才叹了口气:
"全村人凑了二十六两银子,够两年的束脩和吃住。再多就拿不出来了。
"
"这怎么行!
"秦茂才皱眉,
"读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齐哥儿,可以信心考过入学考试,我来考考!
秦思齐挺直腰板,目光澄澈:
"请茂才伯伯出题。
"
"《论语·雍也》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章,作何解?
"
秦思齐略一思索,朗声道:
"此章言学问之道,贵在乐之。朱子注曰:'知之者,知有此道也;好之者,好而未得也;乐之者,有所得而乐之也。'学生以为,譬如一人知酒能醉人,不如好酒者常欲饮之,而好酒者又不如善饮者得酒中之趣。
"
秦茂才眼前一亮,又接连问了《孟子》《大学》中的几个难题,秦思齐皆对答如流,时有独到见解。问答间,窗外日影已悄悄移过半个院子。好!好!我相信新春开学考,你必定能过!
秦茂才说道,
"咱白湖村能出个人才,是全村的光荣。我在外打拼这些年,能为家乡做的实在有限,这次就让我尽一份力吧。
"秦茂才又带着弟弟一行人去看了,他们在武昌府的临时住处,离酒楼不远的一处小院,是秦茂才早年置办的产业,现在正好空着。
"你们先在这儿住下
"而后又介绍道:
"武昌府乃九省通衢,书院林立。你听我说来,看看你觉得那个学院适合你
"他掰着手指细数起来,
"城中大书院有三:江汉、经心、两湖,各有千秋。
"
"先说江汉书院。
"秦茂才眼中流露出向往之色,
"创立最早,底蕴最深。院中藏书楼有万卷典籍,山长李大人是当朝进士出身,学问极好。每月朔望,还有翰林院的学士来讲学。只是...
"他顿了顿,
"门第之见甚深,非世家子弟难入其门。
"秦思齐默默点头。
"经心书院则不然。
"秦茂才继续道,
"张山长主张'有教无类',最重真才实学。院中每月有会课,成绩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