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让百姓和下属感受到长官的真谛意图,信任感无从谈起,严重影响了政务处理的效率。
认识到这一点,秦思齐立刻决定,全员恶补绥德方言!
将秦思文、秦思武、秦书恒、秦文阁、秦山青、等核心班底,以及那几名担任护卫的族中青壮召集起来,下达了命令:“从即日起,所有人,包括我在内,首要任务就是学会本地土话!听不懂,说不来,我们就是聋子、瞎子、哑巴!还谈何治理?谈何掌控局面?”
亲自制定了学习计划。一方面,请了一位当地秀才,给予额外的补贴,请他们每日固定时间教授方言,从最基本的称谓、数字、日常用语开始。
另一方面,要求所有族人走出州衙,深入到市井街巷、茶馆酒肆中去,多听、多看、多问、多模仿,在实践中学习。
一时间,这些原本在各自领域也算有些能力的秦氏族人,仿佛一夜之间被打回了学生时代,整天对着拗口的音节抓耳挠腮,互相考较,闹出不少笑话。
而在这其中,秦思齐再次展现了他那令人望尘莫及的学霸本色,进展可谓一日千里。
不过短短半个月,秦思齐竟已能基本掌握绥德方言的日常交流,虽然口音还不算纯正,但听、说已无大碍,甚至能听懂一些本地人之间的快速对话和俚语。
这让那些还在苦苦挣扎的族人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也倍感压力。
秦思齐并未苛责他们,深知语言学习因人而异,急不得。他根据自已学习的经验,为其他人梳理出了一批高频率使用的政务、生活词汇,要求他们务必先掌握这些核心词汇,确保基本的沟通不出错。
秦思齐对几位略显沮丧的族兄安慰道:“剩下的,就在日常衙门事务、街头走访中,慢慢磨,慢慢学。不必追求完美,只要能听懂大意,表达清楚意图,便算成功。关键是打破那层隔阂!”
秦思齐开始尝试不用通译,直接与前来汇报工作的各房书吏交谈,虽然初期仍有磕绊,但让人惊骇。
秦思齐在绥德布下的一棋。悄然瓦解着横亘在外来官员与本地社会之间的那堵无形高墙。当别人还在期待或猜测他何时会亮出雷霆手段时,秦思齐已经从最基础的沟通环节,开始了对这片土地的真正渗透与掌控。
这无声的较量,远比表面的轰轰烈烈,更需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