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直到公元1200年,才有个叫‘蒙迪尼’的大夫做了个木头人标穴位,那木头人连穴位名都刻不全,跟扁鹊的青铜铜人比,就是个玩具!】
【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学医的老铁们,你们师父要是有这么个铜人,你们还会扎错针不?】
【我猜你们肯定天天抱着铜人练,再也不怕被师父骂了!说不定个个都能成神医!】
药铺里的小徒弟举着个捣药杵,蹦着高喊:“要是有这铜人,我师父再也不罚我抄药方了!我天天练,保证扎针百发百中!到时候我也能当神医!”
太医院的院正捋着胡子,盯着天幕里的铜人,激动得手都抖了:“要是能找到扁鹊先生的铜人,咱太医院的医术能再上三层楼!”
博主仿佛听见了院正的话,笑着说:【“扁鹊的宝贝可不止铜人!他还搞出了‘中药炮制法’,什么晒、炒、蒸、煮、炙、煅,把草药处理得又有效又安全——你们知道不?”】
【生黄连苦得能把舌头苦掉,病人喝了能吐出来;扁鹊就教徒弟用蜂蜜炒黄连,炒出来的黄连,苦中带甜,既保留了药效,又没那么难喝!】
【这波操作,直接把中药的“适口性”拉满了!多少孩子喝药不哭闹,全靠扁鹊这招!】
【西方那时候的草药,直接生嚼或者煮水,苦得能让人怀疑人生,哪有咱这么讲究?】
天幕里的场景又变了:【医馆里,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徒弟,手里捏着根银针,对着病人的胳膊,手抖得跟得了羊癫疯似的,针都快掉地上了。
病人是个老农,吓得直往后缩,连连摆手:“小先生,你行不行啊?要不还是让你师父来?我这老胳膊老腿,可经不起你折腾!万一扎错了,我这后半辈子可就完了!”
小徒弟脸憋得通红,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手里的针抖得更厉害了。
就在这时,扁鹊从里屋走了出来,一看这架势,立马明白了。
他走过去,一把把自已的胳膊伸到小徒弟跟前,撸起袖子,露出胳膊上的青筋:“来!往我这儿扎!别怕,扎坏了算我的,跟你没关系!”】
【家人们!这才叫真正的师父啊!把徒弟当自已的亲孩子疼,还敢拿自已的身子给徒弟练手!】
【西方那时候教徒弟扎针,还在让徒弟给尸体扎针,尸体不会疼不会叫,徒弟练多久都没手感!】
【咱扁鹊直接上真人实操,这魄力,谁能比?换作是你,你敢让徒弟往自已身上扎针不?】
【而且你们知道不?据说是昭文帝袁泽去建议扁鹊发明出这招!咱太子殿下别的不说,出主意的本事还是有的!】
太子的老师赵渊正坐在国子监里给学生讲《论语》,听见天幕的话,放下手里的书叹道:“古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扁鹊于医道,不仅传术,更传心,此乃真师也。”
画面继续播放【小徒弟看着师父的胳膊,又看看师父鼓励的眼神,眼泪“吧嗒”一下掉了下来,咬了咬牙,把针“唰”地扎了进去。
扁鹊“嗯”了一声,点点头,语气平和地说:“不错不错!角度对了,力气也刚好!你看,这不就成了?下次就这么扎!放轻松,比你绣荷包容易多了!”
小徒弟破涕为笑,赶紧把针拔出来,对着扁鹊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师父!徒弟记住了!”】
画面一转,就到了京都的药市。【那天刚好是赶集的日子,药市上挤满了人,有卖草药的,有抓药的,热闹得很。
扁鹊背着药箱,正要去医馆,路过一个药铺时,闻到里面飘出一股霉味。
他皱了皱眉,走过去一看,只见药铺老板正把一堆发霉的草药摊在太阳底下晒,旁边还摆着个牌子,写着“上好甘草,十文钱一两”。
扁鹊走进去,拿起一把发霉的草药,闻了闻,脸色立马沉了下来:“老板,你这甘草都长霉了,怎么还拿来卖?这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