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活到八十岁,眼不花耳不聋,还能给人扎针看病,就是记性有点差,上午说过的话,下午就忘了。不过对于他自已医术方面从不会忘。】
【天幕里,出现了一个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扁鹊。他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给一个老太太看病。
老太太说:“神医,我这膝盖疼了好几天了,走路都费劲。你可得给我好好看看,我还想多活几年抱重孙子呢!”
扁鹊伸出手,给老太太号了脉,又摸了摸她的膝盖,说:“老姐姐,你这是风湿,我给你扎几针,再给你开个方子,喝上三副药就好了。保管你能抱上重孙子!”
说着,他拿起银针,精准地扎进老太太膝盖上的“膝眼穴”“阳陵泉穴”,老太太立马说:“哎!不疼了!神医就是神医!比我家老头子的膏药管用多了!”
旁边围着十几个穿官服的文书官,有的拿着笔,有的捧着纸,扁鹊说一句,他们就记一句;扁鹊扎一针,他们就赶紧记下扎针的穴位和手法。
有个文书官凑上前,小心翼翼问:“扁鹊先生,您方才说这风湿是因‘风寒入络’,那要是夏天得的风湿,也是一个治法不?”
扁鹊手一顿,眯着眼瞅了那文书官半天,慢悠悠开口:“你这小子,方才我是不是刚跟你说过?
风寒入络不分春夏秋冬,不过夏天得的添了点暑气,方子得加味藿香,记没记住?”
文书官赶紧点头如捣蒜:“记了记了!加藿香!这次肯定忘不了!”
结果刚低头写完,扁鹊又拍了下大腿:“哦对了!方才那方子甘草得用炙过的,生甘草性凉,不适合老姐姐这体质——你们刚记的是生的还是炙的?”
一群文书官瞬间慌了,七嘴八舌喊:“啊?我记的生甘草!这可咋办?”
“我好像也记混了!先生您再说一遍!”
扁鹊瞅着他们手忙脚乱改方子的模样,笑得露出豁了个小口的牙:“慌啥?记混了再问我呗!
我这老脑子都没慌,你们年轻人慌啥!反正方子还没给老姐姐,改过来就行!”
旁边老太太也跟着笑:“神医您这记性,跟我家那老头子一个样,上午刚藏的糖,下午就忘了搁哪儿!不过你们记仔细点,可别给我抓错药了!”】
【哈哈哈哈!这才是真实的老神仙吧!医术没丢,记性先飞了!
不过你们发现没?就算记混了细节,扁鹊老爷子的核心治法从没错——就跟你们考试似的,大题思路没歪,小步骤错了改改就行!】
【而且你们知道不?昭文帝后来让人编《大乾医典》,特意把扁鹊这些“口误记混但治法超准”的案子都记进去了。
还批注了“神医虽忘细节,然医理已融于骨血,此乃大成之境”!】
【这波彩虹屁,昭文帝拍得够水准!估计扁鹊老爷子听了,能笑得合不拢嘴!】
东宫的袁泽正啃着蜜饯,听见这话差点把核咽下去,赶紧拍着胸脯跟白起嘚瑟:“瞧见没?我这批注多有水平!比那些只会抄书的老学究强多了!这叫一语中的!”
白起忍着笑点头:“是是是,殿下眼光独到!就是上次您批注《算术集》,把‘勾三股四弦五’写成‘勾四股三弦五’,还说‘反正数对就行’,被太学博士念叨了三天。”
袁泽脸一红,踹了他一脚:“那是笔误!跟扁鹊先生的记性差不是一回事!不许再提!”
博主笑得直擦眼泪:【“行了行了,不逗昭文帝了!咱接着说扁鹊老爷子!别看他老了记性差,护徒弟的劲儿一点没减!
有回他最小的徒弟被地主刁难,老爷子拄着拐杖就找上门去,把人怼得哑口无言!”】
【天幕画面一转,就到了陈老爷门口。扁鹊最小的徒弟叫阿木,才十六岁,前几天给陈老爷的小儿子看水痘,开了副清热解毒的方子。
结果陈夫人嫌药太苦,非说阿木是想害小世子,把人扣在府里,还让人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