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的‘田祖神’、主掌工匠的‘巧圣神’、主掌医术的‘医祖神’等,皆对应其生前职责,护佑大乾相应领域)
二十八功臣,或战、或治、或谋、或助,皆为大乾立不朽之功。
今朕奉天地之意,封尔等为‘大乾守护神’,立庙供奉,受后世百姓四时祭祀。愿尔等神位永固,护大乾永世安宁,佑万民永世安康!钦此!”
册文念毕,袁泽亲自起身,将象征神位的玉牌逐一嵌入空白神座,每嵌一块,神座便泛起微光,似有灵韵流转。
百官齐齐跪拜,高呼:“陛下圣明!功臣不朽!大乾永固!”
天幕外,百姓激动不已——有北方百姓哽咽:“白起将军活着护我们,死了还当神护我们,我们定好好祭祀!”
也有农民感慨:“商大人未来让我们吃饱饭,当了‘司仓福神’,以后更要好好种田,不辜负其大恩!”
博主声音适时响起:[“各位看官,昭文帝封二十八功臣为神,绝非‘迷信’,而是极具深意的举措——他让‘神’与‘人’的功绩绑定,百姓敬神,实则敬‘实干有功’之人;
而王阳明编撰《天下大典》时,更会将功臣事迹编入‘杂家·功世家’,让学问与英雄故事并行,既传智慧,也传精神。”]
袁泽:别夸了别夸了,着实令人窘迫。
【有史书记载,起初昭文帝是想让王阳明写‘告神书’,大意便是告知四方神灵自已已成为天下共主,如今要册封自已的功臣为圣,特此通告一声——你们这些旧神该给朕的新神臣子们让位了。】
天幕底下的哗然震惊之声更甚,此起彼伏,一片喧腾。
袁泽想扶额叹息,讲真的并不觉得自已会做如此嚣张之事,虽无畏但…实在没必要真的没必要。
袁泽不太明白明明只需当时下一道诏令即可,为何偏要王阳明写此文,难道就为逞一时之快?好气一气当时骂自已的人?
天上的博主笑得没心没肺,语气要有多恣意有多恣意,还打趣道。【当时的昭文帝是嚣张啊,但偏偏王阳明硬是死死劝住了。】
【他觉得这对神明未免太过不敬,唯恐天降灾祸于大乾,于是最后两人一番拉扯,王阳明修修改改总算成了现今这一版的。】
【历史上记载昭文帝看了王阳明改完后的此文时,只皱眉叹息,一句好评也说不出来,却也未再让王阳明修改,可见昭文帝虽不甚满意,但无奈自已写不出更佳的,也只好认了。】
至于为何是让王阳明写而非他人,或许是因为王阳明文圣的称号分量足够重。
天幕下,袁泽为掩饰尴尬,对身旁侍女璃月道:“璃月,添茶。”
璃月立刻上前续茶,眼神却不时瞟向他,迟疑着问:“太子殿下不信鬼神?”
“你见过吗?”袁泽反问。
璃月摇头:“未曾,但世人都信。”
“信则有,不信则无。”袁泽淡淡道。
璃月眼神困惑,她一直觉得袁泽与众不同——离经叛道又不惧人言,坦坦荡荡展现叛逆,仿佛即便与全世界为敌也无所畏惧。她想不通这话的深意,索性不再深究。
诸葛明摇头失笑:“殿下这份……超然物外的气魄,真是千古罕有。”他也不知这是好是坏了。
魏征则是眉头紧锁,显然对此等“亵渎”神灵之言极为不赞同,打定主意日后要好好劝谏。
而天下百姓,在最初的震惊过后,反而更加拥戴这位“霸气侧漏”的皇帝了。
尤其是那些早年经历过战乱、享受过和平红利的人,更是觉得:昭文帝陛下说得对!白起将军他们就是我们的守护神!比庙里那些不知道干嘛的神仙靠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