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昭文帝对商羊的一些小事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他不做太过分的事。毕竟商羊能为国家带来那么多财富,对大乾的发展至关重要。
昭文帝打小就跟着天玄帝处理朝政,最懂“抓大放小”的道理——只要不触碰底线,适当的灵活变通反而是治国的智慧。
这种格局,一般帝王真没有!他知道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这才是真正的治国高手,千古无二,谁能不服?】博主语气激昂。
朝堂外,几个大臣正在议论,天幕的话飘过来时,一个老臣抚着胡须叹道:“太子殿下这是得了陛下的真传啊!当年老臣还在陛下身边当差,就见陛下处理政务时,总能分清轻重缓急。如
今陛下也是如此,商羊大人能为国家聚财,又守住了分寸,陛下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则是为了江山稳固啊。”
旁边的年轻大臣连连点头:“是啊,要是事事都抠死理,哪还有人敢放手做事?太子殿下这格局,咱得学一辈子。”
【但这对感情深厚的君臣,也有闹矛盾的时候。比如说,在孝道这件事上。】
“孝道?昭文帝在孝道上怎么了?”众人又被吊起了胃口,连正在给孩子喂奶的妇人都侧耳倾听,想知道这位从小被父皇疼爱的帝王,在孝道上会有什么故事。
魏征皱眉:“孝道乃立身之本,治国之基。未来殿下身为皇帝,更应以身作则行孝,何以与臣子在这事上起冲突?当年舜帝以孝治天下,才赢得万民拥戴——此乃千古不变之理。”
“但孝也分真孝和愚孝啊。”袁泽反驳道:“昭文帝虽受父皇疼爱,可未必认同皇室那套僵化的孝道规矩。就像有人父母虽好,却逼着子女做不愿做的事,难道也要一味顺从?”
诸葛婉点头道:“太子哥哥说得对!我爹常说,真孝是让父母安心,不是事事盲从。”
【大家都知道,商羊是个大孝子,对他母亲孝顺得不得了。但昭文帝呢,他虽受天玄帝宠爱,却在登基后对太庙的一些旧俗提出了改革。
比如简化祭祀流程,减少铺张浪费,这让一向重视传统的商羊很不理解,执意劝谏,这可惹得昭文帝不高兴了。】
【说句公道话,昭文帝不是不孝,他是觉得孝顺不该流于形式。天玄帝生前就提倡节俭,陛下简化祭祀,正是继承了父皇的理念,这才是真懂父皇心意!
那些说他不孝的人,怕是没见过他私下对着天玄帝的遗物发呆的样子。他把对父皇的孝,变成了把国家治理好的动力,这种“大孝”,比那些只会磕头的虚礼强百倍!这样的帝王,不是千古无二,是什么?】博主的声音带着愤愤不平,又满是敬佩。
街头巷尾,百姓们听到这话,纷纷点头附和。一个卖菜的大妈嗓门洪亮:“说得对!祭拜祖宗,心到了就行,何必铺张浪费?陛下把省下来的钱用在修水利、办学校上,这才是正经事!”
旁边的泥瓦匠也接话:“就是!我爹常说,生前对他好,比死后哭天抢地强——昭文帝陛下这是懂道理!”
【但昭文帝不高兴归不高兴,虽然给了商羊脸色看,但也没过多责罚他,毕竟他公私分明。
不过,每年都有人以各种理由劝谏昭文帝,说什么身为皇帝就该遵守祖制,要为身后名着想之类的话,好像劝昭文帝恢复旧俗,自已就能博个“守礼”的美名一样。】
【你们瞧瞧这些人,多虚伪!自已没本事继承先帝遗志,就知道拿“祖制”当幌子博名声!天玄帝当年最讨厌的就是墨守成规,这些人偏拿着鸡毛当令箭,也就昭文帝脾气好,换做别的帝王,早把这些只会空谈的家伙拉出去打板子了!
陛下能容忍这些人的聒噪,却始终坚持自已的原则,不做违心的事,这份定力,千古难寻!】博主的声音里满是对那些劝谏者的不屑。
袁泽听到“劝昭文帝守祖制博美名”,忍不住嗤笑:“这些人哪是劝孝,分明是想踩着皇帝博名声!这种‘伪君子’,是不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