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笔钱其实是商羊为了应对一场可能发生的大旱灾准备的。
当时,有一位奇人预测到大乾可能会遭遇一场严重的旱灾,这场旱灾可能会导致粮食绝收,引发饥荒。
商羊相信了奇人的话,便偷偷留出这笔钱,准备在旱灾发生时,用来购买粮食,赈济灾民。】
【说到这儿,不得不再次佩服昭文帝!他打小在天玄帝身边耳濡目染,早就练就了一双识人慧眼。
换做其他帝王,怕是早就对这笔“不明钱财”穷追猛打了,可他偏能看出商羊的忠肝义胆,这份胸襟,跟他从小接受的帝王教育分不开,却又远超一般皇室子弟的格局。
正是这份信任,让大乾在危难之际能有回旋余地,这等帝王心术,堪称千古一绝!】古古的声音里满是赞叹。
听到“旱灾”二字,正在田埂上劳作的农夫们脸色一变。一个老农直起腰,望着自家刚抽穗的稻田喃喃道:“老天爷保佑,可别真有旱灾啊……不过商羊大人提前准备,昭文帝陛下又这么英明,就算真来了,咱也不怕!”
旁边的年轻人拍着他的肩膀:“叔,您放心,有昭文帝陛下和商羊大人在,咱饿不着!”
袁泽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商羊这是未雨绸缪啊!魏大人,您说咱们是不是也该学这个,在各地建粮仓,储备粮食,以防天灾?”
魏征点头:“此法可行。《礼记》有云‘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储备粮食,本就是治国要务。商羊能提前准备,可见其有远见。”
“但他敢瞒着朝廷留这笔钱,也需要莫大的勇气。”袁泽感慨道:“万一旱灾没来,他岂不是要背上‘私藏国库’的罪名?这份担当,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陈嘉庚点头道:“老臣家乡有句老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天灾无情,多做准备总没错。商羊宁愿自已担风险,也要护百姓周全——这才是良臣啊。”
【后来,旱灾真的来了,但因为商羊提前准备了这笔钱,大乾朝廷得以及时赈济灾民,避免了一场大规模的灾难。这件事之后,商羊在百姓心中的威望更高了。】
【你们想想,昭文帝从小在皇宫里锦衣玉食,哪见过饥荒的惨状?可他偏能支持商羊这种“未雨绸缪”的举动,说明他心里装着天下,没被优渥的生活磨掉锐气。
换做那些养尊处优就忘乎所以的皇子,怕是早把这事儿当无稽之谈了。这对君臣,真是天作之合!昭文帝知人善任,运筹帷幄,实乃千古难遇的圣君!】古古越说越激动。
旱灾真的发生了!这个消息让街头巷尾瞬间安静下来。卖豆腐的大婶手一抖,差点把豆腐掉在地上:“真……真来了?不过听着好像没事?商羊大人及时发放粮食?”
旁边的铁匠放下锤子,大声道:“大乾万岁!昭文帝陛下万岁,商羊大人给力!”人群中顿时爆发出阵阵欢呼,仿佛已经亲历了那场化险为夷的灾难。
袁泽听到这里,长舒一口气:“还好有惊无险!商羊这步棋,走得太险也太妙了。魏大人,您说这是不是应了那句‘智者千虑,必有一得’?”
诸葛明点头:“商羊此举,确实值得称赞。但殿下需记,治国不能只靠个人智慧,更要靠制度。
若能建立完善的防灾体系,让各地提前储备粮食、兴修水利,何至于要靠‘偷偷留钱’来救灾?”
“说得是。”袁泽认同道:“个人能力再强,也有疏漏的时候。建立制度,才能长治久安。商羊的做法是应急,我们要做的是把应急变成常态。”
诸葛明笑道:“殿下圣明。”
【商羊虽不再贪墨,但他也并非完全不涉及一些灰色地带的事情。】博主话锋一转,接着说。
“灰色地带?什么意思?”众人又被吊起了胃口,茶馆里的茶客们都放下了茶杯,等着下文。
【商羊身为昭文帝身边的红人,成了天下商人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