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听不觉什么,越想越觉得冷,冷得人指尖发麻。
他缓缓收回手,指尖还沾着点虚拟的光尘,仿佛刚从叶菲姆的思维里抽出来。
SCAR-H看着他的侧脸,忽然懂了:不了解过往又如何?
人心的轨迹,从来都不是由过去的脚印决定的,而是由藏在性格里的逻辑一点一点的铺就的。
陈树生看透的,正是这层逻辑——就像知道水流会往低处走,风会顺着山谷吹,他知道叶菲姆下一步会往哪里迈,眼里盯着的是什么。
陈树生说的这话,比前线的炮火更让人胆寒——炮火能躲,可被人看透了心思,连下一步要走的路都被预判,那才是真的无处可逃。
“……”
叶菲姆的侧写档案册比旁的厚出一倍,深灰色特种纸封面磨出了毛边——不是指尖故意抠的,是翻得次数多了,那些没说出口的琢磨,顺着指缝浸到纸壳上,慢慢晕出的印子。
翻开第一页就是泛黄的作战记录,纸上满是靛蓝色批注,疏疏密密的,藏着陈树生推演的影子。
最显眼的是陈树生从叶卡捷琳娜那边所得知道的有叶菲姆某次突袭的复盘,叶卡捷琳娜对于战斗尤其是对于那些战役确实有着超脱了想象的追求。
而具体的表现就是叶卡捷琳娜的记忆力确实很强并且记住了很多重要的细节,但比较可惜的叶卡捷琳娜并没有将那些关键节点全都串起来的能力,至少目前的她尚未具备全盘思考的能力,其表现出来的能力更像是面对考试是的完形填空。
或许记住其中关键的节点然后从记忆当中锁定关键的节点,叶卡捷琳娜可以做到相当完美的程度,完全就是那种可以拿到满分的存在。
但也仅限于此了。
其中关键的节点对于整体的作用还有前因后果到底是什么,叶卡捷琳娜目前还搞不清楚。
当然,这并不是在批评或者是鄙视只是一种称述罢了,叶卡捷琳娜目前所缺少的是经验。
而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陈树生几乎是很轻松的从叶卡捷琳娜那边打听到了全部消息,说实话这种欺骗小姑娘的感觉还是让陈树生深深的感受到了……一种罪恶感。
有点怪。
而叶卡捷琳娜所提供的资料还是很不错的……虽然说不至于将叶菲姆的人生经历全都挖出来,但在陈树生这边却已经足够用了。
总体来说大概也就是两个方向了。
固执与灵活,俩词搁一块儿跟雾似的,哪看得清真人?
直到桥梁爆破的细节露出来,才算拨开了点雾:所谓固执,是不轻易放过藏着的隐患;所谓灵活,是早把所有可能都算在了前头。
便签背面还留着半句话:“人心像浸了水的棉絮……”剩下的被撕掉了,纸边参差不齐的,倒能想见当时卡壳的思绪,是怎么在后来的验证里慢慢顺过来的。
说到这训练照,贴在档案最后一页,照片里叶菲姆握着步枪盯着靶心,手指却没扣扳机。
旁边的小字批注挺有意思:“扣扳机前等了十秒,还看了眼风速仪,最后弹着点偏左0.5厘米,可刚好避开了侧风干扰”。
这份稳定从来不是等着天上掉的,是算出来的——连风速、弹道,连带靶纸后头土层有多硬,都在他扣扳机前过了遍脑子,才肯等那十秒。
把册子合上时,铜扣咔嗒一声,在静里头飘了飘就没了。
叶菲姆三个字的烫金,在冷光里泛着点微光,像埋在一堆信息里的星星。
等拼到最后才琢磨过来,那些看着矛盾的细节、藏在字缝里的零碎,早把叶菲姆的思维逻辑,一笔一划刻在了每一页纸上。
指腹上沾的淡墨,哪是翻页蹭的?
是琢磨人心时,那些念头落在纸上的印子。
陈树生把桌角散着的便签往一块儿拢,指尖碰着的纸五花八门——有的是正经报告纸裁的,边缘齐整;有的是烟盒上撕下来的,还沾着点灶膛灰;最嫩的那张,纸薄得透光,一看就是新兵偷偷攒的笔记本纸。
每张上面都记着叶菲姆,墨迹浓淡不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