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给司马衷,让他在规定时间内批复,想看看他是否具备理政能力。
司马衷面对奏折束手无策,幸好其妻子贾南风聪慧且有心计,立刻找来精通政务的大臣,让他们以太子的口吻撰写批复,既不过于深奥,又能应对基本问题,最终蒙骗了司马炎。
除了贾南风的“助力”,司马炎不愿更换太子,还与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观念、对皇后杨艳的宠爱,以及对孙子司马遹的期待有关——司马遹是司马衷的长子,自幼聪慧过人,司马炎曾多次对人说“此儿当兴吾家”,认为即便司马衷能力不足,待司马遹长大继位,便能重振西晋,因此始终坚持让司马衷保留太子之位。
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逝,32岁的司马衷正式继位,是为晋惠帝。
由于司马衷无力理政,朝政大权迅速落入外戚手中——先是其外祖父杨骏(武元皇后杨艳的父亲)独揽大权,杨骏凭借外戚身份,任命亲信、排斥异己,甚至不顾司马衷的意愿,擅自决定国家大事,引起了朝堂上下的不满,尤其是皇后贾南风的强烈反对。
贾南风出身名门望族(父亲是西晋开国功臣贾充),性格狠毒、野心勃勃,不愿受制于杨骏,于是暗中联络楚王司马玮、汝南王司马亮,以“杨骏谋反”为由,发动政变。
永平元年(291年),这一年对于西晋王朝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就在这一年,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爆发了,这场政变不仅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也为西晋王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当时,楚王司马玮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京城,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迅速包围了杨骏的府邸。
杨骏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显然有些措手不及。
尽管他手中掌握着一定的兵力,但在司马玮的强大攻势面前,他的抵抗显得如此无力。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杨骏的府邸最终被攻破,杨骏本人也兵败被杀。
这场血腥的杀戮并没有就此停止,杨骏的家族成员以及他的亲信们都受到了牵连,被诛杀者多达数千人。
这场惨绝人寰的屠杀,史称“杨骏之乱”。
“杨骏之乱”的爆发,标志着“八王之乱”的正式开始。
此后的十六年里,西晋王朝陷入了一场漫长而残酷的宗室混战之中。
各个诸侯王为了争夺权力,彼此之间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厮杀,整个国家都被卷入了这场无尽的混乱之中。
杨骏死后,贾南风成为了这场权力斗争的最大赢家。
她先是让汝南王司马亮与太保卫瓘共同辅政,以此来稳定局势。
然而,贾南风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不久之后,她便以“司马亮、卫瓘谋废帝”为由,伪造诏书命令楚王司马玮诛杀二人。
司马玮接到诏书后,毫不迟疑地执行了命令,将司马亮和卫瓘斩杀于京城之中。
然而,当他完成任务后,却发现自己已经落入了贾南风的陷阱。
贾南风见司马玮已无利用价值,立刻翻脸不认人,以“擅杀大臣”的罪名处死了司马玮。
就这样,贾南风通过一系列阴险狡诈的手段,彻底掌控了朝政大权,成为了西晋王朝实际上的统治者。
在贾南风专权的十年间(291年-300年),司马衷完全沦为傀儡皇帝,事事听从贾南风的安排,甚至连自己的儿子、太子司马遹的性命都无法保全。
司马遹长大后,逐渐察觉到贾南风的野心,对其专权行为颇为不满,贾南风担心司马遹日后继位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便设计诬陷司马遹谋反,将其废黜并囚禁,随后又派人将其毒杀。
太子司马遹是西晋宗室中少有的有能力、有威望的成员,他的惨死彻底激怒了宗室诸王与朝堂大臣,赵王司马伦率先起兵,以“为太子报仇、诛杀贾后”为由,率军入宫,贾南风兵败被废,随后被赐毒酒身亡,其党羽也被一一清算。
贾南风死后,“八王之乱”并未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赵王司马伦掌权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