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周瑜在柴桑商议抗曹大计,只是周瑜心胸狭隘,对诸葛亮多有猜忌,处处设难,她很是担心。
“先生,外面传言曹操要派人来请您出山,辅佐他治理荆州,您打算怎么办?”阿福端着一碗热茶进来,神色担忧地问。
黄承彦放下信,接过热茶,语气淡然:“曹操虽有雄才大略,却多疑嗜杀,非我所愿辅佐之人。他若真派人来,我自会想办法推脱。”
正说着,院外传来一阵马蹄声,紧接着,一个身着铠甲的士兵来到柴门前,高声道:“奉丞相之命,请黄承彦先生前往荆州府衙议事,望先生即刻动身!”
黄承彦起身,走到柴门处,对着士兵拱了拱手:“这位军爷,老夫年迈体弱,且早已不问世事,怕是难当丞相之请。还请军爷回去禀报丞相,老夫多谢他的厚爱。”
那士兵脸色一沉:“先生这话是何意?丞相有请,岂容你推脱?若你执意不去,休怪我们无礼!”
说着,身后的几个士兵也围了上来,神色不善。
黄承彦依旧神色平静:“军爷息怒。老夫并非有意抗命,只是真的体弱多病,若强行前往,怕是会中途病逝,反而耽误了丞相的大事。不如这样,你们先回去,容老夫准备几日,再前往府衙拜见丞相如何?”
士兵犹豫了片刻,觉得黄承彦说得也有道理,况且黄承彦在襄阳颇有声望,若强行绑走,怕是会引起百姓不满。
他冷哼一声:“好,我就给你三日时间。三日后若你还不前往府衙,休怪我们不客气!”
说罢,带着士兵转身离去。
待士兵走远,阿福才松了口气:“先生,他们三日后还会来,您怎么办啊?”
黄承彦笑了笑:“放心,三日后,咱们早就不在这儿了。”
他转身回到屋内,开始收拾行装,“阿丑在信中说周瑜对孔明多有猜忌,如今赤壁之战在即,孔明怕是会有危险。我得去柴桑一趟,看看能不能帮他一把。”
当晚,黄承彦带着阿福,趁着夜色悄悄离开了竹院,向柴桑方向出发。
一路上,他们避开曹操的军队,走小路,渡江河,历经十几天的奔波,终于抵达柴桑。
此时的柴桑,正是战云密布。
孙权已下定决心与刘备联合抗曹,周瑜被任命为左都督,率领东吴水军,与刘备的军队在赤壁会师。
诸葛亮则留在柴桑,协助周瑜制定作战计划,却处处受到周瑜的刁难——周瑜见诸葛亮才华远超自己,便想借机除掉他,先是让他在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后又让他去“借东风”,若不能完成,便以军法处置。
黄承彦来到柴桑后,没有直接去找诸葛亮,而是先找到了好友庞统。
庞统此时在周瑜手下担任谋士,对周瑜的心思颇为了解。
“承彦兄,你怎么来了?”庞统见到黄承彦,又惊又喜。
黄承彦坐下后,直接说明来意:“士元,我听说公瑾对孔明多有猜忌,还设下了不少难题,可有此事?”
庞统叹了口气:“确有此事。公瑾虽有军事才能,却心胸狭隘,见孔明才华出众,怕他将来成为东吴的威胁,便想借机除掉他。前几日让孔明造箭,孔明用‘草船借箭’之计化解;如今又让他在三日之内借到东风,否则就要军法从事。”
“借东风?”黄承彦皱起眉头,“赤壁冬季多刮西北风,想要借到东南风,谈何容易?公瑾这是故意为难孔明啊。”
“是啊,我劝过公瑾几次,可他根本不听。”庞统无奈地说,“承彦兄,你可有办法帮孔明一把?”
黄承彦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我倒有个主意。我早年在山中采药时,曾研究过天气变化,知道赤壁一带冬季虽多刮西北风,但偶尔也会因为江面水汽蒸腾,出现短暂的东南风。只是具体的时间,需要仔细推算。”
他顿了顿,继续道,“你能否帮我混入周瑜的军营,让我看看孔明制定的作战地图,再帮我收集一下最近几日赤壁的天气情况?”
庞统点点头:“没问题。我今晚就带你去见孔明,顺便把天气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