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家子弟完全不一样。”黄月英说起诸葛亮,脸上泛起红晕,“而且我听说他出山辅佐刘备后,为刘备出了不少好主意,这样的人,才配得上我!”
黄承彦看着女儿羞涩又坚定的模样,心里有了一个主意。
他沉吟片刻,对黄月英说:“既然你喜欢诸葛亮,那爹就为你去试试。只是孔明如今在新野辅佐刘备,事务繁忙,能不能成,还要看你们的缘分。”
黄月英闻言,又惊又喜:“爹,您真的愿意为我去说亲?”
“傻孩子,你的终身大事,爹怎能不上心?”黄承彦摸了摸女儿的头,眼中满是慈爱。
几天后,黄承彦收拾好行装,独自一人前往新野。
此时的新野,正因诸葛亮的到来而焕发生机——街道上行人往来,士兵们操练有序,处处都透着一股蓬勃的气息。
黄承彦找到刘备的府邸,递上名帖,很快就被请了进去。
刘备听说黄承彦来访,亲自出门迎接,态度十分恭敬。
诸葛亮见到黄承彦,更是欣喜不已,连忙拉着他的手,嘘寒问暖。
待寒暄过后,黄承彦跟着诸葛亮来到他的书房,才缓缓说起为女儿说亲的事。
“孔明,我知你如今忙于辅佐玄德公,可终身大事也不能耽误。我家女儿阿丑,虽算不上貌美,却聪慧过人,精通经史、擅长机关之术,与你倒也相配。不知你意下如何?”
诸葛亮闻言,愣了一下。
他虽未见过黄月英,却早从司马徽口中听过她的才华,知道她并非传言中的“丑女”,反而是个难得的奇女子。
他沉吟片刻,想起自己如今虽有志向,却暂无家室拖累,若能娶到黄月英这样的妻子,不仅能在生活上得到照料,在事业上或许也能得到帮助。
“先生厚爱,晚生感激不尽。只是晚生如今身无长物,怕委屈了令爱。”诸葛亮语气诚恳地说。
黄承彦笑道:“我家阿丑看重的是你的才华和志向,并非钱财权势。你若真心待她,她自然不会委屈。”
就这样,诸葛亮答应了这门亲事。
黄承彦回到襄阳后,把消息告诉了黄月英和黄氏,母女俩都十分高兴。
黄月英更是忙着准备嫁妆,还亲手做了一个木制的“指南车”模型,说要送给诸葛亮,助他将来行军打仗。
建安三年冬,诸葛亮亲自来到襄阳,迎娶黄月英。
婚礼虽不奢华,却十分热闹。
司马徽、庞德公等襄阳名士都前来道贺。
黄承彦看着奢华穿着嫁衣,挽着诸葛亮的手,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心里也放下了一块大石。
婚礼过后,诸葛亮带着黄月英返回新野。
临走前,黄承彦拉着诸葛亮的手,郑重地说:“孔明,阿丑就交给你了。你将来若能成就大业,定要记得初心,善待百姓,莫要辜负了天下人的期望。”
诸葛亮深深一揖:“先生放心,晚生定当铭记您的教诲,不负阿丑,不负天下。”
看着诸葛亮和黄月英离去的马车,黄氏轻声道:“夫君,咱们的女儿终于嫁出去了,真好。”
黄承彦点点头,眼中却带着几分复杂的情绪:“是啊,嫁出去了。只是孔明这一路,怕是不会太平。将来他们夫妻二人,还要经历不少风雨啊。”
话音刚落,远处传来一阵雁鸣。
黄承彦抬头望去,只见一群大雁正排着队,向南方飞去。
他知道,这乱世的冬天,才刚刚开始——而他的女儿和女婿,已经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的道路。
建安十三年,秋。
襄阳城内人心惶惶。
曹操率领数十万大军南下,攻克荆州重镇新野,刘表之子刘琮不战而降,荆州大半落入曹操手中。
许多百姓拖家带口,向南逃难,昔日繁华的襄阳城,如今满是凄凉。
黄承彦的竹院却依旧平静。
他坐在窗前,手中拿着一封从江夏寄来的信,是黄月英写的。
信中说,诸葛亮已说服刘备与孙权结盟,如今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