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其二;曹操有霸王之志,必然会不计前嫌,以向天下人展示他的宽容大度,这是其三。将军投靠曹操,不仅能保全自身,还能成就大业。”
张绣听了贾诩的分析,仍有些犹豫。
毕竟曹操与他有杀子之仇、杀侄之仇、杀将之仇,这些仇恨如同一根根毒刺,深深扎在他的心中。
他说:“曹操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我若投靠他,他怎能容我?”
贾诩说:“将军放心,曹操是个有远见的人,他知道杀了将军,会让天下英雄寒心,不利于他招揽人才。而且,我愿亲自陪同将军前往曹营,担保将军无事。”
公元200年,就在官渡之战爆发前夕,张绣做出了一个震惊天下的决定——第二次投降曹操。
曹操见到张绣后,果然如贾诩所料,不仅没有追究宛城之仇,反而握着张绣的手说:
“文和劝卿降,吾无忧矣。”
他拜张绣为扬武将军,还让自己的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两家结为亲家,以此来消除张绣的疑虑。
张绣的这一抉择,在当时看来无疑是“冒险”的,但却为他赢得了生存空间。
在官渡之战中,张绣率部奋勇作战,立下赫赫战功。
他先是在白马之战中,协助关羽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然后在延津之战中,又率军击败了袁绍的另一员大将文丑;在官渡决战中,张绣率部坚守营垒,多次击退袁绍大军的进攻,为曹操最终击败袁绍立下了汗马功劳。
战后,曹操论功行赏,封张绣为破羌将军,食邑两千户。
这在当时的曹操麾下,是仅次于夏侯惇的待遇,可见曹操对张绣的器重。
张绣也因此彻底放下了心中的顾虑,全心全意为曹操效力。
从反复降曹到成为曹操麾下的重要将领,张绣的转变背后,是乱世中弱小诸侯的生存智慧。
他深知,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个人恩怨与尊严必须让位于集团的存续。
贾诩的谋略固然关键,但最终敢于放下仇恨、做出抉择的,仍是张绣本人。
这种“能屈能伸”的特质,让他在波谲云诡的乱世中一次次化险为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