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缓解了赋税压力。
左慈却对郡守说:
“黄金虽能解一时之急,却非长久之计。为官者当轻徭薄赋,体恤百姓,方能长治久安。”
说完便飘然离去。
左慈的方术不仅能济世救人,还能点化世人。
在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传说左慈曾遇到一个贪婪的商人,商人见左慈气度不凡,便想骗取他的钱财。
左慈看穿了商人的心思,便说:
“我有一法可让你致富,但需你斋戒三日。”
商人照做后,左慈带他来到一座山中,指着一块石壁说:
“里面有黄金百两,你可取之,但需谨记,只取所需,不可贪心。”
商人进入石壁后,果然看到满室黄金,便忘乎所以,想将所有黄金都带出。
不料刚一动手,黄金便化作石头,石壁也轰然关闭,将商人困在其中。
直到商人悔悟,发誓不再贪心,石壁才重新打开,而他带出的只有最初取的一小块黄金。
左慈在炼丹方面的成就也广为流传。
据《抱朴子》记载,左慈曾在霍山(今安徽霍山)炼丹,他采集山中的灵芝、朱砂、雄黄等药材,用特制的丹炉炼制丹药。
炼丹期间,常有虎豹围绕丹炉徘徊,却不敢靠近,仿佛在守护丹炉。
三年后,丹药炼成,左慈服用后,面色红润,须发变黑,仿佛年轻了数十岁。
他还将部分丹药赠予当地的老人,老人服用后,多年的顽疾也得以痊愈。
据说霍山至今仍有“炼丹台”“药池”等遗迹,相传便是左慈当年炼丹的地方。
除了济世救人,左慈还注重传承道家文化。
他在游历期间,收了许多弟子,其中最着名的便是葛玄。
葛玄是三国时期着名的方士,也是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的从祖父。
左慈将自己的炼丹术、符咒术等方术悉数传授给葛玄,葛玄又将其发扬光大,形成了道教中的“葛家道”。
左慈曾对葛玄说:
“道之所存,不局限于丹炉符咒,更在于心怀苍生,顺应自然。”
这句话也成为葛玄修行的宗旨。
左慈的仙踪不仅遍布中原大地,甚至远及海外。
据《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左慈晚年曾游历至辽东,随后渡海至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将道家方术传播至海外。
在日本,至今仍有关于“左慈仙人”的传说,称他在日本传授炼丹术和养生之道,对日本的道教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虽然这些记载缺乏确凿的史料佐证,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左慈在后世的影响力。
关于左慈的晚年与结局,史书中的记载较为简略,而民间传说则充满了神话色彩。
据《三国志·魏书·方技传》注引记载,左慈在游历天下后,最终选择在天柱山归隐,潜心修行,不再过问世事。
他曾对弟子说:
“乱世之中,道隐于野,待天下太平,道自显现。”
此后,左慈便很少再出现在世人面前,关于他的传说也渐渐归于沉寂。
但在民间传说中,左慈的结局则充满了仙话色彩。
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左慈在天柱山修炼成仙,白日飞升。
据说左慈归隐天柱山后,修行日益精进,终于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一个清晨,天柱山云雾缭绕,霞光万丈,左慈身着道袍,立于山顶,与弟子们告别。
随后,一朵祥云从天而降,左慈踏云而上,渐渐消失在天际。
弟子们在他修行的石室中,只发现了一本《太清丹经》和一把拂尘,成为左慈留下的遗物。
另一种说法是,左慈并未飞升,而是选择“尸解”成仙。
所谓尸解,是道教中认为道士死后,灵魂脱离肉体而成仙的一种说法。
传说左慈在天柱山寿终正寝,弟子们将他安葬在山中。
三年后,弟子们想为他迁坟,打开棺材后却发现里面空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