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就是这句话,他扶起吕布,厉声道:“将军有万夫不当之勇,为何要屈居老贼之下?若能诛杀董卓,匡扶汉室,便是千古功臣!”
吕布攥紧拳头,想起凤仪亭的羞辱,想起貂蝉的泪眼,终于下定决心:“布听司徒的!”
初平三年四月二十三日,洛阳城的晨雾还没散,未央宫前就站满了文武百官。
今日是献帝设朝的日子,也是董卓的死期。
王允穿着朝服,站在队列里,手心里全是汗;吕布披着铠甲,握着方天画戟,眼神却不时瞟向董卓的马车来的方向。
辰时三刻,董卓的仪仗到了。
他坐在装饰着金鳞的马车里,左右有铁甲军护卫,车帘掀开时,能看见他满脸的得意——昨夜貂蝉陪他喝了酒,说他“soon要登九五之尊”,乐得他合不拢嘴。
马车刚到宫门前,忽然有人喊:“有刺客!”
董卓吓得大叫:“吾儿奉先何在?”
吕布从人群里冲出来,高声道:“儿在此!”
可他没去护驾,反而一戟刺向董卓的胸口。
画戟穿透了董卓的锦袍,带出一股鲜血。
“逆子!你敢……”董卓瞪大眼睛,话没说完就断了气。
周围的士兵先是愣住,随即爆发出欢呼——他们早就受够了董卓的暴虐。
百姓们听说董卓死了,纷纷涌上街头,用石头砸他的尸体,甚至有人割下他的舌头叫卖。
王允站在宫墙上,看着下方狂欢的人群,忽然想起了貂蝉——若不是这个女孩,这一切或许永远不会发生。
可貂蝉在哪?
有人说,董卓死后,吕布立刻冲进相府,把貂蝉接了出来,藏在自己的将军府里。
那时的吕布,成了洛阳城的英雄,他以为自己能像董卓一样掌控朝政,却不知乱世之中,没有根基的勇武,不过是昙花一现。
也有人说,貂蝉根本没等吕布。
她趁着宫中大乱,换上了一身男装,带着那半块玉佩,混在流民里逃出了洛阳。
她一路向西,回了洛水之畔,在当年任记酒肆的废墟上,盖了间茅屋,教附近的村姑们织布绣花,再也没人知道她的过去。
吕布在洛阳没待多久。
他杀了董卓,却没能稳住局面,反而因为纵兵劫掠,惹得百姓怨声载道。
王允又刚愎自用,不肯赦免董卓的旧部,导致李傕、郭汜等人反扑,洛阳再次陷入战火。
吕布抵挡不住,带着残兵逃出洛阳,开始了四处漂泊的日子。
他后来去了徐州,被刘备收留,却又趁刘备外出时夺了徐州。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率军围攻下邳,吕布被困了三个月,手下的将领纷纷叛变。
城破那天,他被捆着押到曹操面前,还想求饶,却被刘备一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点醒,最终被缢死在白门楼。
史书记载,吕布死后,“妻女不知所踪”。
有人说,那“妻女”里,就有貂蝉。或许她跟着吕布颠沛流离了六年,看他从意气风发的将军,变成众叛亲离的败将;或许她在城破时,抱着那半块玉佩,在战火中闭上了眼睛。
正史里,关于貂蝉的记载,几乎是一片空白。
《后汉书》《三国志》只提到吕布与董卓的婢女私通,导致二人反目,却没说那婢女叫什么,更没提“连环计”。
直到元代的《三国志平话》,才出现了“貂蝉”这个名字,说她是“本姓任,小字红昌”。
而让她名扬天下的,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历史记住了帝王将相的功过,却常常忘了那些在乱世中挣扎的普通人。
貂蝉或许从未存在过,或许她的故事被后人添了太多想象,但人们愿意相信她的存在——相信在那个男人厮杀的年代,曾有一个女子,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历史的缝隙里,劈开了一道光。
唐代诗人李贺写过一首《吕将军歌》:“吕将军,骑赤兔。独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