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乾看着两位大臣那义愤填膺的模样,神情依旧平静。
他缓缓说道:“孤,若将此账本,直接呈于父皇面前。
父皇,会如何做?”
马周不假思索地答道:“陛下必将震怒!
而后,下令三司会审,将崔氏主犯,一一问斩!”
“然后呢?”
李承乾反问道。
“然后?”
马周一愣。
“然后,”
李承乾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嘲讽,“然后,父皇会为了‘安抚’天下士林之心,对那些涉案不深的崔氏旁支,以及那些与崔氏有牵连的官员,从轻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最终,清河崔氏,会元气大伤,但绝不会死。”
“用不了十年,他们,便会借着盘根错节的人脉,死灰复燃。
而我们,则会因为这次的‘大案’,而彻底站到天下所有世家的对立面,举步维艰。”
“这,不是孤想要的。”
李纲和马周,都沉默了。
李世民,是一位伟大的君主,但也是一个精于权衡的政治家。
他需要世家,来为他点缀太平,治理地方。
会打压,但绝不会,彻底地,将他们一次性全部消灭。
“那……依殿下之见,该当如何?”
马周虚心求教。
李承乾缓缓站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舆图前。
他的手指,没有点在长安,也没有点在清河崔氏的祖地。
而是,点在了遥远的,东北方向。
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地方。
“高句丽。”
“殿下?”
众人皆是不解。
李承乾转过身,眼中,闪烁着如同猎鹰般,锐利而又疯狂的光芒。
“孤,不打算告状。”
“孤,要给清河崔氏,送上一份……天大的富贵!”
他看着一脸茫然的众人,缓缓说出了自己那个足以让魔鬼都为之战栗的计划。
“马周。”
“臣在!”
“你,以参谋司的名义,立刻起草一份奏疏,呈于父皇。”
“就说,我大唐国库,因兴修水利、改革盐法,而日益充盈。
兵强马壮,士气高昂。
而高句丽,近年来,屡犯我辽东边境,杀我子民,辱我天威。
此等蛮夷,不教而诛!”
“故而,恳请父皇,恩准东宫,自筹钱粮,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