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颜开,之前的烦闷一下子就没了。
这时,紫芝故意逗趣到:“你这课可别像《西厢记》里那句词才好。”蒋秋辉问:“像哪句啊?”紫芝咧嘴笑道:“别是‘说来的话儿不应口’就行!”兰芝瞪了紫芝一眼,认真分析道:“依我看,第一次部试是三月初三,第二次复试是三月十三,刚折的杏花正好三十三朵,咱们又正好三十三个人;要是真在二十三号补考,刚好合上签上‘前三三后三三’的话,这课肯定灵!”素云好奇的问:“紫芝妹妹难道看过《西厢记》?”兰芝解释说:“哪里看过呀,就是听戏里唱过,她记在心里随口乱说,妹妹别跟她较真。”这时候宝云开口说:“饭已经摆在对面敞厅了,各位姐姐去那边坐吧。”大家这才起身过去。从这以后,姑娘们就天天在花园里聚着,等着消息。
另一边,卞滨因为要在朝里忙活红旗捷报进京的事,忙了好几天。三月十三部试考完,到二十二号放榜:阴若花考了第一名部元,唐闺臣是第二名亚元。卞滨和孟谟带着官员,捧着所有考卷进宫面呈武则天。武后看了几本超等的卷子,赞叹道:“真没想到闺阁里竟有这么多奇才,连外国才女都有,真是难得的盛况!”她又翻着卷子看上面的名字,忽然叹气:“怎么这几家上次郡考成绩好的,这次超等里一个都没有,太可惜了!”接着又把特等名次清单前后看了一遍,转头问卞滨:“有件怪事,你知道吗?之前我看各地上报的淑女试卷,河南道有孟家八个姑娘,淮南道有卞家七个姑娘,还有不少同姓的,我记不太全了。但孟家、卞家这些姑娘,名字看着像姐妹,再看郡县考试的名次,又都在前头。我本来想着,今年部试要是这几家同姓姑娘都能考中就好了;就算有一两个没中,我也会加恩让她们一起殿试,好促成一段千古佳话。可现在翻遍卷子,别说超等了,特等里也没她们的名字啊,看样子是没进京来考试啊。淮南道离京城或许远些,没来还说得过去;河南道离京城这么近,又是平坦的陆路,怎么也没来?这不是怪事吗?你是淮南人,卞家那七个姑娘,你知道详情吗?”
卞滨听后赶紧磕头奏报:“陛下说的卞家七个姑娘,都是臣的妻妾所生;孟家八个姑娘,都是臣的外甥女,也就是臣部下侍郎孟谟的女儿和侄女。臣和孟谟因为承蒙陛下钦点当阅卷官,所以按照科场里的老规矩,就让家里姑娘们回避了,没敢让她们参加考试。”武后连忙问:“你家姑娘和你外甥女现在在京城吗?”卞滨和孟谟一起奏道:“我们的女儿自从去年郡考后,都已经来京城了。”武后高兴地说:“原来是这么回事!我说她们郡考都在前头,部试怎么会没中呢。要是没问清楚,差点埋没了人才。其实这次考试本就不用回避,是你们太谨慎了。除了她们,还有多少人因为回避没考?”
卞滨奏道:“还有同考官吏部考功员外郎蒋进的六个女儿、臣部下主客员外郎董端的五个女儿、祠部员外郎掌仲的四个女儿、膳部员外郎吕良的三个女儿,加上臣和孟谟家的姑娘,一共回避了三十三人。”武后立刻让卞滨开列名单呈上来,马上发了一道谕旨:
今日朕查出因回避未参加部试的淑女孟兰芝等三十三人,按例该钦派考官另行考试。查阅之前郡县上报的各份试卷,这些淑女有的文理通顺,有的字体工整,都有可取之处;而且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不用再另行考试,就直接钦赐“才女”称号,到时候和其他人一起参加殿试。着令她们先去礼部,按照前次部试的试题补作诗赋一卷,再交誊录官誊写。礼部堂官会同各位同考官一起评定名次,呈朕阅览。
谕旨刚发下去,礼部又上奏一本:
前些日子臣部考场有三位淑女,花再芳、毕全贞、闵兰荪,都因为试卷被弄脏贴了出来(取消考试资格)。现在这三位淑女见孟兰芝等三十三人都承蒙钦赐参加殿试,求臣等转奏陛下,希望陛下能一视同仁,恩准她们也参加殿试。臣等见她们再三恳求,不敢隐瞒不报。另外,这三位淑女就是前次部试名列四等的那三个人,臣一并说明,请陛下裁定。
武后看了奏折,又翻了翻三人的履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