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唐闺臣知道亭亭学问很深,要是跟她聊经书,估计也是白费口舌。因为亭亭来自外邦,可能对中原的历史不太关注,唐闺臣就想跟她聊聊历史,看看她了解多少,于是就说:“请教姐姐,贵国的历朝历代史书,应该和我们天朝差不多吧?可惜贵国的典籍流传不广,我们很难见到。姐姐博览群书,对我们中原的历朝史书应该都看过吧?就说从盘古到现在,一共多少年,前人说法不一,想来姐姐有高明的见解。”
亭亭说:“我记得中原刚开始的时候,从盘古氏到天皇、地皇、人皇,再到伏羲氏,这中间的年岁,前人虽然有二百多万年的说法,但根本没法考证。《春秋元命包》里说,从开天辟地到春秋时期捕获麒麟那年,一共二百二十六万六千年,而张揖的《广雅》里把三皇、疏仡之类的时期分为十纪,共二百七十六万年,这和《元命包》差了五十万年。我查了不少书,也没法确定哪个对哪个错。至于能考证的年岁,从伏羲以后,就按孔安国的《尚节序》,把伏羲、神农、轩辕当作三皇;班固的《汉志》里,把少昊、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当作五帝。三皇时期一共一千八百八十年,五帝时期一共三百八十四年。之后从夏朝、商朝到现在,都能清清楚楚地考证出来。”
若花问:“最近的史书都用天干地支纪年,这种方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到现在一共多少年了?”
亭亭说:“史书用干支纪年,从帝尧时期就开始了。从帝尧甲辰年即位,到现在武太后甲申年即位,一共三千四十一年;要是从伏羲到现在,一共是五千一百五十三年。”
唐闺臣心里想:“我们中原的南北朝历史,很多人都容易忽略,大概亭亭也未必了解透彻,不如用这个考考她。”于是说道:“请教姐姐,我们这里有六朝、五代、南北朝的说法,不知道贵国是怎么区分的?”
亭亭说:“我记得,当年吴孙权和东晋、宋、齐、梁、陈都在金陵建都,人们都叫它们六朝;宋、齐、梁、陈、隋存在的时间不长,有人叫它们五代。至于南北朝的划分,从刘宋开始,到隋朝初年结束。宋、齐、梁、陈在金陵建都,所以叫南朝;元魏、高齐、宇文周在中原建都,所以叫北朝。那时候天下一半归南朝,一半归北朝,各自占据一方,互不统属。
从南朝的始末来看,宋夺取了晋朝的天下,一共传了五个君主,后来被齐篡权;齐传了七个君主,最后被梁篡权;梁传了四个君主,最后被陈篡权;陈传了五个君主,最后被隋篡权。南朝一共一百六十八年。
从北朝的始末来看,魏在东晋时虽然已经称王,但疆域还比较小,到了晋末宋初,魏才占据了中原,叫大魏,传了一百四十九年,到第十三代皇帝时,因为臣子高欢起兵叛乱,魏君放弃了自己的国家,逃到了关西大都督宇文泰那里,在关西称帝,人们叫它西魏;西魏传了三个皇帝,共二十二年,被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篡权,改国号为周。
高欢赶走魏君后,又立了魏国的宗室为帝,人们叫它东魏;东魏存在了十七年,被高欢的儿子高洋篡权,改国号为北齐。那时北朝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北齐,一个是周朝。北齐传了五个君主,共二十八年,最后被周灭掉;周传了五个君主,前后共二十六年,最后被臣子大司马杨坚篡权,改国号为隋。随后隋灭掉了陈国,天下才完全统一。这是南北朝的大致情况。我也是道听途说,不知道对不对?还请姐姐们指点。”
若花说:“刚才姐姐说夏、商到现在的历史都能考证清楚,那相关的年号、人名,你还记得个大概吗?”
唐闺臣心里想:“若花姐姐怎么突然问这个,这未免太为难人了。”只听亭亭说:“我虽然记得一些,但口头说出来,怕有错误,想写下来给你们看看,二位姐姐觉得怎么样?”
若花点头说:“这样更好。”亭亭正磨墨准备写字,忽然见到红红、婉如从外面走了进来。
大家见了面,互相礼让着坐下。亭亭问了婉如的姓氏,又对红红说:“姐姐刚到海外,怎么突然又回来了?”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