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让我猜猜看!”那人盯着杜少卿看了一会儿,就走上前一把拉住他说:“你就是杜少卿!”杜少卿笑着说:“我就是杜少卿,这位是迟衡山先生,这是我侄子,请问先生,您贵姓?”那人说:“少卿先生是天下有名的豪爽人,浑身都透着一股子英气,我一看就认出来了,不像迟先生看起来沉稳持重,我叫季苇萧。”迟衡山说:“原来是给梨园排榜的季先生,久仰大名!”
季苇萧坐下后,就对杜少卿说:“你哥哥已经北上了。”杜少卿吃惊地问:“哥哥他什么时候走的?”季苇萧说:“走了也就三四天吧。我把他送到了龙江关,他得了贡生资格,进京参加乡试去了。我听说少卿兄花钱大手大脚,怎么只窝在家里花,不拿到这儿来,让咱们也一起乐呵乐呵?”杜少卿说:“我这不是来了嘛,已经看好了河景房,以后就住这儿了。”季苇萧拍手叫好:“太好了!我也找两间河景房,跟你做邻居,把我老婆也接来,让她和你夫人做伴,这买房子的钱,可得算你一份!”杜少卿说:“这有啥,包在我身上!”
几人正说着,卢家就已经摆好了饭菜,就留下季苇萧一起吃。吃饭的时候,大家就聊起之前哄着慎卿去看道士的事儿,都笑得合不拢嘴,连饭都喷出来了。他们刚吃完饭,就见马纯上、蘧駪夫、景兰江前来拜访,大家聊了一会儿,杜少卿就把他们送了出去。刚回来,萧金铉、诸葛天申、季恬逸又来拜访了,季苇萧也出来和他们一起聊天。聊了一阵,季苇萧就和这三个人一起走了。最后,杜少卿就写了封家书,派人回天长老家接老婆孩子过来。
第二天一大早,杜少卿正打算去回访季苇萧等人,郭铁笔带着个道士又来拜访。杜少卿就把他们迎进来,他一看到道士的样子,就想起昨天大伙儿聊的事儿,差点又笑出声。道士客气了一番,就拿出一卷自己写的诗,郭铁笔也送了两方刻好的印章,杜少卿都收下了。喝完茶后,两人就告辞离开了。这下子,杜少卿才出门去回访之前来拜访过的人。他在卢家又住了七八天,每天和迟衡山聊些关于礼仪、音乐的学问,两人越聊越投机。没过多久,杜少卿的家眷到了,一共坐了四条船,直接停到河景房这边。杜少卿就跟卢家告辞,把行李搬到新家去了。
第二天,大伙儿都来给杜少卿祝贺乔迁新居。那时候是三月初,天气也慢慢暖和起来了,河景房这边也越来越热闹,时不时的就能听到吹拉弹唱的声音。杜少卿摆下酒席请大家吃饭,一共开了四桌。当天,季苇萧、马纯上、蘧駪夫、季恬逸、迟衡山、卢华士、景兰江、诸葛天申、萧金铉、郭铁笔、来霞士都来了。金东崖是杜少卿河景房的邻居,平时也有往来,这次也被请了过来。
这天一大早,负责做饭的就先到了,鲍廷玺带着新教出来的三元班小戏子来给杜少卿和杜娘子磕头请安,杜少卿夫妇赏了他们好多点心果子,小戏子们才离开。紧接着,房东推荐了一个卖花的大妈,叫姚奶奶,来拜见杜娘子,杜娘子就留她坐着唠嗑。
快到中午的时候,客人都到齐了。杜少卿就把河景房的窗户全打开,大家各自找地方坐下,有的靠着栏杆看河水,有的喝茶聊天,有的趴在桌上看书,还有的随意地歪躺着休息,主打一个怎么舒服怎么来。正热闹的时候,门外抬来一顶轿子,鲍廷玺在旁边跟着,原来是送他家的王太太来拜访杜娘子。王太太下了轿子就进去了,姚奶奶一看是她,就憋不住笑,跟杜娘子说:“这可是我们南京出了名的王太太,没想到她也会到这儿来!”王太太见到杜娘子,表现的特别客气,不敢摆架子,杜娘子也留她坐下。过了会儿杜少卿进来,姚奶奶和王太太又赶紧给杜少卿行礼。鲍廷玺就在河房里跟客人插科打诨,逗得大家直乐。
众人闹腾了一阵后,就见酒菜已经上齐了,杜少卿就出来招呼大家入席。这一顿酒一直吃到半夜,大伙儿才各自回家。鲍廷玺打着灯笼,送王太太上了轿子,也跟着回去了。
又过了几天,杜娘子刚到南京,就想去外面逛逛看风景。杜少卿说:“行啊!”于是就叫了几顶轿子,还请姚奶奶陪着一起。家里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