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你见到的不就是个男的吗?”杜慎卿笑骂着说:“你还嘴硬,真该打!”
两人正笑着,来道士和鲍廷玺也一起来贺喜,看到他俩,杜慎卿和季苇萧就更憋不住笑了。杜慎卿赶紧摆手示意季苇萧别笑了。四人相互作揖后坐下,杜慎卿就留他们吃饭。
吃完饭后,杜慎卿聊起那天在神乐观,看到斗姆阁里有个太监,左边坐着戏子,右边坐着道士,大家一起吹拉弹唱寻开心的事。季苇萧感慨道:“这么快活的事儿,偏偏让这些人享受了,真他妈气人!”杜慎卿说:“苇萧兄,我正想做件特别的事儿,想跟你商量商量。”季苇萧好奇地问:“啥特别的事儿?”
杜慎卿转头就问鲍廷玺:“这城里和城郊的戏班子,拢共加起来有多少个?”鲍廷玺掰着指头算了算,回道:“总共有一百三十多个呢!”杜慎卿眼睛一亮,兴致勃勃地说:“我琢磨着办一场盛大的聚会,咱们找个好日子,再寻块宽敞的地儿,把这一百多个戏班子里演旦角的演员全叫来,让他们每人登台唱一出戏。我和苇兄就坐在台下,仔细瞧着,把他们的身段、扮相都记清楚,再做上标记。等过几天,咱们给他们评个高低,弄个排行榜,把那些模样俊俏、演技又好的排在前头,然后把榜贴在热闹的大街上。当然,不能白叫人家来,每人给五钱银子,再送一对荷包、一把题了诗的扇子。你们说,这玩法有意思不?”
季苇萧一听,激动得从座位上蹦起来说:“这么好玩的事儿,你咋不早点说!我都快高兴死了!”鲍廷玺也跟着盘算起来,笑道:“传戏子这事儿包在我身上!他们既能白得五钱银子,要是被老爷们选上登了榜,往后名气也有了。不瞒各位,那些排前头的,往后要是结交了富贵人家,能多挣不少钱呢!他们听了这话,还不得争着抢着来唱戏!”
来道士在一旁拍手叫好:“妙极了!妙极了!我这道士也能跟着开开眼了!不知到时候老爷们肯不肯让我来凑个热闹?”杜慎卿爽快地说:“这有啥不行的!只要是朋友,都得请来凑个热闹!”
季苇萧接着说:“那咱们先合计合计,找个合适的地儿。”鲍廷玺一拍胸脯:“我家在水西门住,那儿我熟!我去借莫愁湖的湖亭,那地方又大又凉快,正好合适!”季苇萧点点头,又说:“传戏子的事儿就交给鲍姑老爷了。不过咱们还得写个通知,定个日子,大伙儿才好准备。”
来道士掐指一算说:“眼下是四月二十多号,鲍老爹去传话,等把人都聚齐的话,怎么也得十来天。依我看,不如就定在五月初三吧!”杜慎卿觉得不错,转头就对季苇萧说:“苇兄,拿张红帖子来,我念,你写。”
季苇萧取来帖子,握笔待命。杜慎卿清清嗓子,念道:“安庆季苇萧,天长杜慎卿,决定在五月初三这天,于莫愁湖湖亭举办一场盛大的聚会。全省各地的梨园戏班,要是愿意来参加的,就在这通知上签个名、画个押。到时候准时在湖亭集合,各自表演精彩剧目。每位参演的演员,我们会送上五钱银子当车马费,外加荷包、诗扇、汗巾三样礼品。要是有人模样和演技都特别出众,我们还有额外的大礼奖赏。不管刮风下雨,活动照常举行。特此提前通知!”
通知写完后,杜慎卿就把它交给鲍廷玺收好,又让仆人到店里取来一百多把扇子。季苇萧、杜慎卿和来道士三人,每人分了几十把,准备在上面题字写诗。接下来,大家就开始商量邀请哪些客人来参加聚会。
季苇萧铺开一张红纸,就开始写名单:宗先生、辛先生、金东崖先生、金寓刘先生、萧金铉先生、诸葛先生、季先生、郭铁笔、僧官老爷、来道士老爷、鲍老爷,再加上杜慎卿和季苇萧两位主人,一共十三个人。然后,就用杜慎卿和季苇萧的名义,写了十一封请帖。
几人忙乎了大半天,杜慎卿小妾的弟弟王留歌就带着一个挑着担子的人来了。担子上有两只鸭、两只鸡、一只鹅、一块肉、八种点心,还有一瓶酒,说是来看望姐姐。杜慎卿一见,高兴地说:“你来得正好!”
王留歌先是向杜慎卿行礼,随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