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匡超人听他说了这么多文人,就问:“杭州文瀚楼那个选书的马二先生,叫马静的,您认识吗?”景兰江撇了撇嘴说:“那是写八股应试文章的,虽然认识,但不算同路人。实话说,杭州城里真正的文人圈子,可没有他们这一派。不过有几个和我志趣相投的朋友,等你到了省城,倒是可以介绍你们认识认识。”匡超人听了,心里暗暗吃惊。
两人一路就聊到了断河头,等船快要靠岸时,两人正要搬行李,景兰江站在船头,就看见岸边停着一乘轿子,轿子里下来一个人,头戴秀才头巾,穿着宝蓝色长衫,手里摇着白纸诗扇,扇柄上还挂着个象牙印章,后面还跟着个背药箱的仆人。这人正要进旁边的屋子,景兰江赶紧大声喊到:“赵雪斋兄,好久不见呐!你这是要去哪?”赵先生回头一看,也很惊喜:“哎呀!原来是景老弟呀!你什么时候到的?”景兰江说刚到,行李还没搬上岸,又转头朝船舱里喊:“匡先生,你快出来!这是我最好的朋友赵雪斋先生,快过来认识认识!”于是,匡超人就下船,和他们一起上了岸。
上岸之后,景兰江就让船家先把行李搬到茶室去,紧接着,三人相互作揖后就走进了茶室。赵先生问景兰江身边的匡超人是谁,景兰江介绍说这是和自己同船来的乐清匡先生。三人互相客气了一番才坐下,不多一会儿,茶室伙计就泡了三碗茶端了上来。
赵先生是一边喝茶一边埋怨景兰江:“老弟呀,你这次怎么去了这么久?我天天都盼着你回来呢。”景兰江解释说是被一些琐事缠住了,还问最近有没有诗会。赵先生一听就来了精神,说当然有,前月中翰顾老先生去天竺进香,还邀请大家一起去天竺作诗;通政范大人请假回乡扫墓,船在这儿停了一天,也把大家约到船上,按题目分韵作诗,那天好热闹;御史荀老先生来打巡抚的秋风(指借各种名义索取财物),结果秋风没打成,反倒天天请大家到他住处作诗。这些人还都打听景兰江呢。现在胡三公子在帮湖州鲁老先生征集挽诗,还送了十几个写诗文的斗方到赵先生那儿去,他正愁忙不过来,刚好景兰江来了,可以分两张斗方给他帮忙写。
说完这些,赵先生就问匡超人是不是秀才,是哪位学政主考让他中举的。景兰江说是现任学政,赵先生笑着说匡超人和自己儿子是同榜。喝完茶,赵先生因为有病人要瞧,所以就先告辞走了。
赵先生走后,景兰江就问匡超人行李准备放到哪儿,匡超人说自己要先去文瀚楼。景兰江说也行,还告诉匡超人自己的店在豆腐桥大街金刚寺前,让匡超人有空去店里找他聊天,说完就叫人挑着行李离开了。
匡超人背着行李到文瀚楼去找马二先生,结果得知马二先生回处州了。好在文瀚楼老板认识他,就留他在楼上住下。到了第二天,匡超人就拿着潘保正写的信,到布政司衙门前面找潘三爷,结果潘家仆人说三爷出差去台州学道衙门办公事了,刚走,估计得三四十天才能回来。
这下没办法了,匡超人只好出来,又找到豆腐桥大街景兰江的方巾店,不巧的是景兰江也不在。他就问旁边店铺的邻居,邻居说:“你说景大先生啊?这么好的天气,他肯定去西湖六桥欣赏春光、游山玩水、吟诗作赋去了,这么好的写诗机会,他怎么会老老实实待在店里?”
匡超人没找着人,就只能转身离开。他漫无目的的走了两条街,远远就看见景兰江正和两个戴着秀才头巾的人一起走,匡超人赶紧上前作揖打招呼。接着,景兰江就给匡超人介绍,指着长麻子的说这是支剑峰先生,指着留胡子的说这是浦墨卿先生,还夸他俩都是诗会里的领军人物。支剑峰和浦墨卿也问匡超人是谁,景兰江介绍了一番。
匡超人说:“我刚才去店里拜访先生,没想到您正好出门了。这会儿是要去哪儿呀?”景兰江就说没事瞎逛逛。接着又说:“好朋友好不容易碰上,怎么能各走各的,不如去旗亭酒店喝几杯?”支剑峰和浦墨卿都说好,当下三人就拉着匡超人一起进了酒店,找了个座位坐下。
这时酒保过来问要点什么菜,景兰江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