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话一五一十讲了一遍。太公感动得不行,躺在床上对着天空直磕头,感谢知县老爷的恩情。
直到这时,他哥哥才相信这是真的。乡下人大都没见过世面,看到匡超人考了第一名,还被知县请到衙门里见面,就都凑钱送礼,跑到他家道贺。太公就让人在隔壁的庵里摆了一天酒席,招待乡亲们。
很快,冬天过去了。官府开始办公后,学政就来到温州主持考试。匡超人就去向知县磕头告别,结果知县又送了他二两银子。匡超人到了府里参加府考,接着又参加院考。等考完之后,正好遇到知县去拜见学政,他就在学政面前跪下,说:“卑职选拔的案首匡迥,虽然家境贫寒,却是个大孝子。”然后就把匡超人如何孝顺的事详细说了一遍。学政听了说:“读书人首先要有品德和见识,文章好坏倒是其次。既然他品行端正,文章差点也无妨。不过我看匡迥的文章,虽然条理和方法还有些不足,但确实很有才气。你先回去吧,等结果出来再说。”正是因为这番话,才有了后来的故事:匡超人一旦成家立业,对父母的孝心就渐渐淡了;考中科举后,一门心思只想着继续往上考。
至于匡超人这次院考能不能考中秀才,咱们下回接着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