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的见面礼一看:荀家给了一钱银子,另外还有八分银子当茶钱;其他人家,有的给三分,有的给四分,还有给十几个铜板的,加起来还不够一个月的饭钱。周进把这些钱全交给和尚,让他统一管着。这些孩子调皮得很,周进一不注意,就跑到外面玩瓦片、踢皮球,天天淘气,周进只能耐着性子慢慢教。
不知不觉过了两个多月,天气渐渐暖和起来。一天午饭后,周进打开后门到河边散步。虽说这是乡下,但河边几棵桃树、柳树,红绿相间,看着还挺好看。正看着,天空飘起了细雨。周进回到屋里,望着雨水打在河面上,远处的树木笼罩在烟雾里,景色更是迷人。雨越下越大,这时,上游有一艘船冒雨驶来。这船不大,盖着芦席篷,所以怕雨淋。船靠近岸边时,只见中舱坐着一个人,船尾有两个仆人,船头上放着一担食盒。船一靠岸,那人就喊船夫停船,然后带着仆人上了岸。
周进打量这人,头戴方巾,身穿宝蓝色绸缎长衫,脚蹬粉底黑靴,留着三缕胡须,看起来三十多岁。这人走到门口,冲周进抬了抬手,径直走进庵里,嘴里嘟囔着:“原来是个学堂。”周进赶紧跟进去作揖行礼,那人随便回了个半礼,问:“你就是教书先生?”周进忙答应:“正是。”那人又问仆人:“和尚去哪了?”和尚听见声音,急忙跑出来:“原来是王大爷,快请坐,我去泡茶。”又转头对周进说:“这位王大爷是上届新中的举人。先生陪王大爷坐着,我去泡茶。”
这王举人也不客气,仆人搬来一条凳子,他一屁股就坐在上座,周进在连忙恭敬地说:“晚生姓周。”王举人又问:“去年在哪家教书?”周进答:“在县门口顾老相公家。”王举人突然说:“你莫不是在我老师白先生那里考过第一名?听说这几年在顾二哥家教书,果然没错。”周进问:“您和我家顾东家认识?”王举人说:“顾二哥是我们户下管文书的,还是拜过把子的好兄弟。”
不一会儿,和尚端上茶来。周进为了讨好,说:“晚生拜读过您的考卷,后面两大段文章,写得特别精彩。”王举人却摆摆手:“那两段不是我写的。”周进不信:“您太谦虚了,那是谁写的?”王举人一本正经地说:“真不是我写的,也不是凡人写的。考乡试头场那天,初九傍晚,我头一篇文章还没写完,正纳闷今天咋这么慢呢,就打瞌睡了。突然五个青面人跳进考场,中间那人拿大笔在我头上点了一下就走了。接着一个戴纱帽、穿红袍的人掀开帘子进来,拍了我一下说:‘王公请起’。我一下子吓醒,浑身是汗,拿起笔就文思泉涌,不知不觉就写完了。所以说贡院里真的有鬼神相助!我把这事告诉主考官,他都说我有中状元的命。”
正聊得火热,一个小学生送来写好的仿纸让周进批改,周进刚想接过来,王举人摆摆手说:“不碍事,你先批,我还有别的事。”周进只好坐到主位批改作业。王举人转头吩咐仆人:“天晚了,雨又不停,把船上的食盒搬进来,让和尚拿点米做饭。再跟船夫说一声,明早准备开船。”又对周进解释:“我刚上坟回来,碰上大雨,只能在这借住一晚。”
说着,王举人突然回头,一眼瞧见小学生仿纸上的名字“荀玫”,脸色瞬间变了,一会儿咂嘴,一会儿撇嘴,表情十分古怪。周进心里犯嘀咕,却也不敢多问。等批完作业回来接着陪坐,王举人开口问:“这孩子几岁了?”周进答:“七岁。”王举人又问:“今年刚开始读书?名字是你给起的?”周进连忙解释:“名字不是我起的。开蒙的时候,他父亲请集上刚考上秀才的梅三相帮忙起的。梅三相说自己名字带‘玖’,就给孩子起了个带‘王’旁的,图个好兆头,希望孩子以后也能有出息。”
王举人突然大笑起来:“说起来真有意思!今年正月初一,我梦见看会试榜单,我中举是意料之中,可第三名居然也是汶上人,叫荀玫。我还纳闷县里没这号人物呢,没想到和这小学生重名!难不成真要和他同榜?”说完笑得前仰后合,还煞有介事地说:“看来梦都是瞎做!考功名还得靠真本事,哪有什么鬼神显灵!”周进想起梅三相的事,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