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张静斋却笑着说:“世先生因为守丧,大概不用这种杯筷。”知县听后,就赶紧让人换一副杯筷,先换了陶瓷杯和象牙筷,范进还是不用。张静斋说这也不行,又换成白竹筷,范进这才肯用。知县怀疑他守丧这么讲究,怕他不吃荤酒,可后来看见他吃了燕窝碗里的大虾丸子,这才放下心来,说:“真是招待不周。我这里酒席没什么好菜,就这几样小菜当便饭。我们这里常吃牛羊肉,但又怕你们忌讳,所以没上桌。现在皇上禁止宰耕牛,上司命令很严,衙门里也没牛肉吃。”这时有人掌上蜡烛,汤知县拿出文书看着。一个贴身小厮在他耳边悄悄说了几句话,汤知县起身对二人说:“外面有书办回话,我去去就来。”
汤知县出去了一会儿,只听见他在外面吩咐说“先放在那儿”,随后就回到了宴席上坐下,跟张静斋和范进说了声抱歉,接着对张静斋说:“张世兄,你以前做过官,正好帮我参谋个事儿。刚才有几个教民,凑了五十斤牛肉,还找了个老师傅来求我,说要是彻底禁了牛肉,他们就没饭吃了,求我睁只眼闭只眼,还把这五十斤牛肉送来了。你说我该不该收?”
张静斋赶紧说:“老世叔,这可万万使不得!咱们做官的,只该听皇上的,哪能顾什么教民不教民?您还记得洪武年间的刘老先生吗……”汤知县问:“哪个刘老先生?”张静斋说:“就是刘伯温啊!他是洪武三年的进士,考‘天下有道’这三句的时候,得了第五名。他的考卷我都读过。后来他进了翰林院。朱元璋微服私访到他家,就跟宋太祖雪夜访赵普似的。巧的是,江南张王送了他一坛小菜,当场打开一看,全是碎金子。朱元璋这下火了,说‘他以为天下的事儿都得靠你们这些书生’!第二天,就把刘老先生贬去当青田县知县,后来还下毒把他害死了。您说这事儿多严重!”
汤知县看张静斋说得头头是道,又是本朝真实发生过的事儿,不由得信了,就问:“那这事儿该怎么处理呢?”张静斋说:“依我看,世叔您正好借这事儿立个威名。今晚就让他们等着,明天一早升堂,把那个老师傅抓来,先打几十大板,再套上大枷锁,把牛肉全堆在枷锁上,旁边贴张告示,趁此好好治治他的胆大妄为。上司要是知道您这么铁面无私,升官指日可待!”汤知县听了直点头,说:“太有道理了!”当天吃完饭,汤知县就留张静斋和范进在书房住下。
第二天一早升堂审案,第一个被带上来的是个惯偷,总偷鸡。汤知县火冒三丈:“你这无赖,在我手里犯过好几次事儿了,屡教不改!打都打不怕,今天看你怎么办!”说完拿红笔在他脸上写了“偷鸡贼”三个字,然后给他套上枷锁,还把他偷的鸡头朝后、尾朝前捆在他脑袋上,押着游街示众。刚出县衙大门,那鸡“噗”地就拉了一泡稀屎,从这贼的脑袋一直流到鼻子上,胡子上全沾上了,还滴到了枷锁上,围观的人都笑疯了。
第二个被带上来的就是送牛肉的老师傅,汤知县破口大骂:“大胆奴才,竟敢知法犯法!”于是就下令打了老师傅三十大板,又拿来大枷锁,把五十斤牛肉全堆在上面,又紧紧箍住老师傅的脑袋和脖子,就露出两只眼睛,拉到县衙前示众。那会儿天气热,到第二天,牛肉就生蛆了,第三天,老师傅就被折磨死了。
回民们气不过,觉得就算不该送牛肉,也不至于判死罪,一下子聚集了几百人,敲着锣搞起了罢市,然后又跑到县衙前闹事,大喊:“都是南海县那个无赖张师陆出的馊主意!咱们冲进衙门,把他揪出来打死,再让他们出个人偿命!”这一闹,又引出了新的故事:有个贡生因为打官司偷偷跑到省城,还有乡绅忙着攀亲,为了结交权贵甚至跑到京城去……
